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表面消毒方法从卤蕨(Acrostichum aureurm)、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白骨壤(Auicennia mariana)等红树植物的根、茎、叶中分离获得151株内生细菌:用对峙生长法从中筛选到对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西瓜枯萎菌、香蕉枯萎菌和香蕉炭疽菌等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中至少一种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83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54.97%,其中以AmL1、AmL2、AmS2、AcS3和AiL3等菌株的抑菌活性最强。本文以来自白骨壤的AmS2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学地位、发酵液的抗菌作用及性质、发酵液甲醇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毒力等进行了测定。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AmS2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以芒果炭疽菌为指示菌,对AmS2菌株发酵液稳定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较稳定(100℃处理30 min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处理60 min以上其抑菌活性略有下降)、抗紫外(紫外线处理3小时其抗菌活性不变),pH4~7条件下比较稳定。
菌株抗菌物质分离提取结果发现,AmS2发酵液的硫酸铵沉淀物无抗菌活性,说明其抗菌物质可能是非蛋白类物质,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等4种有机溶剂分别萃取,其萃取液也无抗菌活性,说明该菌株的抗菌物质不溶于这4种有机溶剂。进一步试验发现,AmS2菌株的抗菌物质易溶于水和甲醇等强极性溶剂。为此,本文对AmS2菌株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抗菌提取物对芒果炭疽菌、辣椒炭疽菌、香蕉炭疽菌、香蕉枯萎菌、黄瓜枯萎菌、西瓜枯萎菌、辣椒疫霉、水稻纹枯病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制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9772、0.8923、1.0076、1.3109、4.0993、2.7589、17.9475、1.4021 mg/mL;实验还发现,甲醇提取物浓度为2.0 mg/mL时,对芒果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3.83%、93.22%、68.31%;当提取物浓度为3.0 mg/mL时,可导致芒果炭疽病菌分子孢子的消解;当浓度达到7.5 mg/mL时,可完全抑制分生孢子的形成。由此可见,AmS2菌株的抗菌物质抑菌谱较广,且性质较为稳定,在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一定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