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79—1986年小说中的“男子汉”形象为研究对象。将分别出现在“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知青追忆文学”中的“男子汉”形象分为三个谱系:在社会改革中建功立业的改革者、在与自然的搏击中展示出生命强力的原始“土著民”、在插队岁月里坚守理想的知青。通过时代背景的分析和对“男子汉”不同类型的辨析,并对不同谱系中“男子汉”的身份、对立物及他们与女性的关系进行阐释,勾勒出“男子汉”形象在此阶段兴盛与衰退的过程。本文认为,在1979—1986年间,中国作家将对“男子汉”的设想付诸实践,从乔光朴到余占鳌,文坛上进行的是一场“乌托邦”的创作“演习”。因为缺乏文化支持和审美支持,小说中的“男子汉”形象往往处于叙事的“尴尬”语境中,并最终走向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