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油画中个人图式语言的运用——以吴冠中艺术为例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很少有人会对古老而永恒的终极问题发问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一些艺术家打着艺术的旗号干着与艺术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作品恶搞、浅俗、低下、商品化;当代油画艺术虽呈现多元、开放的姿态,但亦存在许多浮躁气息、缺乏社会批判性、缺少人文关怀、作品语言苍白、形式翻抄陈腐,当下艺术应更具个人的自我表达、独立探索精神与个人对社会的人文情怀。在现代油画大师中,恰恰有吴冠中之类的艺术家,他们的独立追求和不懈探索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引鉴。   吴冠中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有着卓越的贡献,是个了不起并值得尊敬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具有独立的文化人格和批判的文化意识。文革结束之后不久,他率先提出“笔墨等于零”的主张;主张和实践“绘画形式美”的理论,这一远见卓识,在当时的环境中实属相当超前,对推动现代当代油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对吴冠中的艺术图式语言和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中的个人图式语言运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现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并对当下油画的生发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其他文献
艺术史大师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是图像学的奠基人,他认为在艺术研究中应该结合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一个大的文化史的整体当中讨论艺术史。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vsky)
赛博朋克电影的叙事语言、观念编码、理论支撑对于新媒体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今天,尤其在中国,赛博朋克电影仍然属于亚文化。我的研究倾向于抛开赛博朋克的刻板视听印象,以
期刊
北京昌平区后牛坊村“花钹大鼓”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从外地传入北京地区的一项传统民间民俗艺术。它也是目前北京地区为数不多能够保存比较完整的民间舞蹈艺术。昌平区后牛坊村
中国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我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尤其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最辉煌的时期。在当时我国涌现出一大批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