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渡河及安宁河流域上新世时期普遍发育了一套河湖相沉积,这说明青藏高原东缘约4-3MaBP存在一个大湖阶段。探讨古大湖的生成、发育、消亡过程及其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冕宁周家大沟的昔格达组地层作为昔格达组在安宁河流域的代表剖面,根据沉积地层、磁性地层、粒度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一、昔格达组沉积厚度约301.1m“黄色层”和“灰色层”二元岩性组合是昔格达组的特征岩性组合,沉积物沉积时限约为3.58~2.58Ma,属于高斯正极性时。二、冕宁昔格达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SQ1、SQ2、SQ3三个沉积序列:SQ1 :268~300.1m,沉积物主要为青灰色粘土、粉细砂,代表基准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大时的湖相沉积,此时发育昔格达组地层。SQ2:108.2~268m,沉积物为青灰色粘土、灰黄色粉细砂、中粗砂互层,代表前期基准面下降,水动力增强,后期基准面再次上升,湖水扩张,向湖盆方向,古地形渐趋平缓,可容纳空间逐渐增大时的湖相沉积。SQ3:0~108.2m,沉积物主要为灰黄色粉细砂、中粗砂,青灰色粘土层少而薄,代表基准面下降,水流下切作用增强时的河湖相沉积。此时,湖相泥岩层数减少,厚度变薄,后期新构造运动愈加强烈,统一的夷平面经过垂直差异运动发生解体,古湖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