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法中的“价格公平比较”规则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倾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背离了公平贸易原则的初衷,其中的“价格公平比较”规则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通过技术手段人为地认定存在倾销,这种做法有违“价格公平比较”的基本内涵。文章探讨了“价格公平比较”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公平性,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反思,进而寻求中国的应对策略。本文除前言和结论之外,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WTO《反倾销协定》下“价格公平比较”的若干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包括含义、原则、比较的步骤以及比较的方法。第二章剖析了“价格公平比较”不公平性的原因和表现。这种不公平性实际上来源于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以及《反倾销协定》条款的模糊性。通过有缺陷的计算方法得出本不存在或更高的倾销幅度。这种有缺陷的计算既可能来自于正常价值的确定和调整上,也可能来自于选用的比较方法以及施加的不合理的程序要求方面。第三章提出了对《反倾销协定》下的“价格公平比较”规则若干完善的建议。进而通过分析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中各方的立场,提出“价格公平比较”规则的改革过程是相对漫长的,但各国对于公平比较的追求可以使《协定》朝着相对公平的方向发展的观点。第四章分析了“价格公平比较”对中国的不利及中国企业应采取的对策。对中国的不利除了文章前面所分析的外,主要体现在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以及对中国固有的歧视政策上。中国企业自身的缺陷也使其他贸易国家有机可乘,中国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反倾销会计,突破市场经济地位,争取有利的筹码。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保护金融消费者适用的最重要的法律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规定了五种解决消费争端的方式,即和解、调解、投诉、仲裁、诉讼,其中和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针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提出的。要明确教学的内涵,从目标、教学、操作和评价四个层面进行分层教学,使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
期刊
本文首先界定了知识产权的称谓与内涵,阐析了其历史演变的轨迹,在此基础上,介绍、分析、比较并综合了近现代的思想家们的财产权理论,揭示知识产权制度的法理基础,揭示了知识
在商品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区域内抑或是跨区域贸易频繁,买受人更加注重的是交易中标的物的质量问题,出卖人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通常会在买卖合同中与买受人约定质量保证金的方
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旨在通过赋予消费者单方面无条件解除合同的权利,为消费者提供维护自身利益的新武器。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入了撤回权制度,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