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将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到物理层所形成的物理层网络编码(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逐渐变为研究的热点。物理层网络编码利用电磁波信号叠加原理,有效地解决了无线通信网络中信号相互影响的问题,作为一种新颖的中继传输技术,在吞吐量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物理层网络编码中的信号调制方式选择连续相位调制(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它作为一种常见的非线性调制,相比于线性调制,具有频谱效率高的优点。现有关于CPM-PNC的检测算法均采用全响应连续相位调制(Full Response CPM)信号。基于PNC上PR-CPM的检测,由于部分响应连续相位调制(Partial Response CPM)相比FR-CPM有着频谱利用率更高的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针对单信道点对点系统,分别研究了基于FR-CPM和PR-CPM信号的非相干多符号检测算法,并给出两种信号的仿真结果和分析。针对点对点系统中存在吞吐量低,节点间信息传递耗时较大的不足,提出了PNC系统中的FR-CPM非相干多符号检测算法。但是FR-CPM并不是最佳的绿色调制方式,PR-CPM相比于FR-CPM,有着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更高的优势。同时基于Laurent分解的原理,将PR-CPM信号用信号波形线性叠加的方式表示,可降低接收机的匹配滤波器个数。因此,又提出了一种基于Laurent分解的PR-CPM-PNC多符号非相干检测算法。值得注意的是,当成型脉冲函数为矩形时,发现该算法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种相位模糊的现象。针对PR-CPM-PNC非相干多符号检测算法存在检测速率偏低的问题,又提出了PR-CPM-PNC传统块检测算法。但是该算法在提高了检测速率的同时,会使检测性能比非相干多符号检测算法性能降低许多。因此,又提出了一种基于PR-CPM-PNC的非相干块检测优化算法。该算法不仅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块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而且相比于多符号检测算法,接收机的检测速率有了较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