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制作个体电脑故事版豁达维持治疗(Individual Computer Story-version Magnanimous Maintenance Therapy,ICSMMT),并将其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从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评价其疗效,探讨该心理治疗方法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康复作用,为该心理治疗方法的临床身心康复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实证依据。方法:1、预实验研究(软件制作):参考电脑版豁达治疗的前期研究成果,制作2个系列ICSMMT软件,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10名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预实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改良软件,研制最符合心理治疗显效机制的ICSMMT软件。2、干预研究: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6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人和对照组32人。在整个研究进行过程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一直按照主管医生的医嘱继续进行肿瘤临床常规治疗。疗效评价包括心理、社会与免疫功能指标,主要有以下内容: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PSSCP)、T型心理量表(TPS)、癌症患者心理调节量表(PASCP)、癌症应对问卷(CCMQ)、进取豁达问卷(EMQ)、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量表(FLI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潜意识绘画房-树-人测验(HTP)和免疫球蛋白三项(IgA、IgG、IgM)与自然杀伤细胞(NK)以及临床定性评价。干预过程如下:1)两组患者接受初次的电脑版豁达治疗(Computer Magnanimous Therapy,CMT)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完成疗效评价(注:分组前的评定结果)。2)2周后,干预组给予ICSMMT系列一进行干预2周,每周4次,每次约40分钟,对照组不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完成疗效评价(注:1个月后的评定结果)。3)一个月半(6周)后,干预组继续接受ICSMMT系列二干预2周,每周4次,每次约40分钟,对照组不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完成疗效评价(注:3个月后的评定结果)。4)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以评价该心理疗法的作用。结果:1.完成2个系列ICSMMT软件的制作。2.患者心理、社会功能指标结果(1)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PSSCP)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显示,1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总均分、“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和“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均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经过ICSMMT系列二干预后总均分、“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和“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均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个月后对照组的“心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亦均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均分、“躯体”和“社会功能”维度与分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组前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和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结果相比,两者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T型心理量表(TPS)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经过两个系列ICSMMT干预后总均分、“个性特点”、“认知习惯”、“情绪表现”和“潜意识”维度得分均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个月和3个月后总均分、“个性特点”、“认知习惯”和“情绪表现”维度维度得分均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意识”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组前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CSMMT系列一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总均分、“个性特点”、“认知习惯”和“情绪表现”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ICSMMT系列二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总均分、“个性特点”、“认知习惯”、“情绪表现”和“潜意识”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癌症患者心理调节量表(PASCP)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经过ICSMMT系列一干预后总均分、“情绪/自尊”、“主观感觉”、“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和“其他”维度均高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1个月后总均分、“情绪/自尊”、“主观感觉”、“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和“其他”维度亦均高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日常生活”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总均分、“情绪/自尊”、“主观感觉”、“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和“其他”维度亦均高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组前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个系列的ICSMMT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癌症应对问卷(CCMQ)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经过ICSMMT系列一干预后“面对”维度高于分组前,总均分、“回避与压抑”、“屈服”和“幻想”维度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发泄”维度与分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个月后“面对”维度高于分组前,总均分、“回避与压抑”、“屈服”和“幻想”维度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泄”维度与分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ICSMMT系列二干预后“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分组前,总均分、“回避与压抑”、“屈服”和“幻想”维度得分均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发泄”维度与分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月后总均分和“幻想”维度得分均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面对”、“回避与压抑”、“屈服”和“发泄”维度得分与分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组前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ICSMMT系列一的干预后,“面对”、“回避与压抑”、“屈服”和“幻想”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过ICSMMT系列二的干预后,总均分、“面对”、“回避与压抑”和“屈服”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进取豁达问卷(EMQ)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1个月后总均分、“豁达宽容”维度高于分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积极进取”维度与分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SMMT系列二干预后干预组总均分、“豁达宽容”维度得分高于分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积极进取”维度得分低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月后“积极进取”维度得分低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豁达宽容”维度得分与分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前和3个月后“积极进取”的得分均比进行豁达治疗入院时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组前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个系列的ICSMMT干预后,干预组的总均分和“豁达宽容”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进取”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6)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量表(FLIC)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经过ICSMMT系列一干预后总均分、“躯体良好”、“心理良好”、“因癌造成的艰难”、“社会良好”和“恶心”维度均高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1个月后总均分、“躯体良好”、“心理良好”、“因癌造成的艰难”和“恶心”维度均高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社会良好”维度得分与分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经过ICSMMT系列二干预后总均分、“躯体良好”、“心理良好”、“因癌造成的艰难”、“社会良好”和“恶心”维度均高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3个月后“心理良好”维度高于分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均分、“躯体良好”、“因癌造成的艰难”、“社会良好”和“恶心”维度与分组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组前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个系列的ICSMMT干预后,干预组各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7)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组内比较显示,1个月后和3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中总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分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组前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个系列的ICSMMT干预后,干预组总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8)房-树-人测验:干预组患者在接受ICSMMT干预后,房-树-人绘画各部分内容更加丰富,整体画面布局也更加趋向完整,显得更饱和而且富有生命力。房子更完整,有窗户、门、烟囱、二层、阳台等,比例适当;人物数量增加,在户外活动或休息,有故事性,显示其人际关系、社会功能有改善;画面还出现了太阳、云朵、花儿、鸟儿等等,更有活力。对照组前后未见积极变化,画面结构单一,没有故事性,房子、树和人只是简单罗列,线条简单、断续、凌乱、模糊;房子缺失烟囱等,人物呆立,自我意象不完整,树比较简单,树枝树叶稀疏,缺乏生命力。3.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结果(1)免疫球蛋白三项IgA、IgG、IgM与NK值比较:维持组与随访组在分组前和1个月后的IgA、IgG、IgM与NK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定性评价经过ICSMMT干预的患者认为该治疗简单易懂、富含哲理,而且生动有趣、色彩丰富。患者从中学会了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事情,心态豁达、平和,不良情绪有了明显减少,并调整了认知习惯,提高了心理调节能力,恶心、疼痛、失眠等躯体不适症状有减轻,对于治疗依从性增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明显改善了医患关系,同时亦减轻了家属的心理压力。结论:ICSMMT对晚期肺癌患者情绪、潜意识、躯体、人际关系、社会功能等各方面均有正向、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达到豁达、平静、宽容的心理状态。该治疗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减轻恶心、失眠、疼痛等躯体不适,调整患者的心理行为可塑性,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与心理应对水平,改善其社会人际关系,帮助患者培养乐观积极、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ICSMMT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利于晚期肺癌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帮助改善临床疗效以及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