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美学时代的叙事革命——顾长卫电影的叙事形式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第一摄影师”到“新生代导演”,顾长卫用三部叙事电影作品——《孔雀》、《立春》、《最爱》,完成了这一转变。《孔雀》带着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荣誉归来,《立春》为蒋雯丽摘得了罗马电影节的影后桂冠,《最爱》则以近6000万的票房成绩华丽收场,可以说,无论是在影片的艺术性还是商业性上,顾长卫的电影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作品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优秀电影剧本所提供的好故事,另一方面就是顾长卫善于用他的镜头语言讲故事。他是如何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的,这就关涉到了顾长卫电影的叙事学解读。  目前,对顾长卫电影作品的叙事学研究已经展开,但系统研究还没有形成,对其作品的分析大部分采用的是将思想内蕴和影像风格完全割裂的分析式解读。本文将叙事形式作为论文论述的主线,分四部分去探讨顾长卫电影在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叙述人和叙事结构上所呈现的美学特征,及其形式背后的意义建构。在叙事空间上,村镇的整体叙事空间,封闭而落后,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印记,镜头空间生活化,纪实风格浓郁;在叙事时间上,断裂感和碎片化的特征明显;叙述人研究是本文的一个论述重点,其三部影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并且每个叙述人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同的叙事功能;在叙事结构上,非线性叙事是顾长卫电影叙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  以系统的文本分析,我们试图剖析其镜头语言背后的意义建构,也就是顾长卫是如何运用他的客观镜头去传达他的主观情感的,传达他对普通人的个体生存境遇和生存体验的关注。一个导演所构筑的电影世界往往饱含了他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透视,对生命的宣言和独自。通过本文,正是试图揭开顾长卫电影世界中的一角,从而为中国电影的叙事手段提供一些成熟的经验。
其他文献
随着相亲热渐退,电视职场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2011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职场年”,国内的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轮番上阵,风起云涌。这种借助真人秀的外衣,采用相亲式的结
为实现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监测,需要检测边坡的应变变化。元绿公路K77+120~K77+215段为一坡度30°、高度差达65m的边坡,由于土质松散而形成一滑坡地带,在其自然坡面前端
随着仪式活动在乡村的逐渐普及,乡村传统的村落文化正在被传承与改变。在现代传播环境中,乡村仪式在乡民文化生活世界中的传播内容也有些改变。乡村仪式的展演是一个信息交流
期刊
本文以新浪网2014至2016近三年高校教师报道为例,对选取的样本新闻从报道数量、性质、消息来源、叙述方式、主题、体裁、立场等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新浪网呈现的高校教师媒
电影,作为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这两种性质的文化商品,其艺术性正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其愈发明显的商业性。商业性,归根到底就是票房,好的票房,意味着有好的营销。好的营销可以增加
非遗文化是各民族历代先辈们在不同时期、不同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文化财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记忆和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自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非
本研究主要采用抽样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新闻传播实务和相关的理论两个方面,考察人民网和新浪网2002年到2011年10年以来的留守儿童新闻报道情况。指出留守儿童新闻报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