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在众多的生活环境中,给予孩子们一个安宁舒适的居室环境非常重要,这对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独特的个性、美好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色彩是人类感知周围环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兴趣及关注度更为突出,同时色彩对儿童的肌体、心理、情感和日常行为动作的影响更加显著。儿童房色彩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由于不同阶段的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应程度是不相同的,儿童房色彩搭配也应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有所变化。在中国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原因,色彩应用与儿童心理及性格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健全,导致现在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如何在儿童房装饰中较好地应用色彩。因此,运用成熟的色彩理论和知识,结合中国的传统地域文化、审美观念、心理学等特点,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程度,来进行儿童居室中的色彩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从三方面探讨分析了如何在儿童房设计中更好的应用色彩。具体为:1)学龄前儿童(4-6岁)和小学儿童(7-10岁)对色彩感应和喜好的异同性;2)色彩的基本要素和理论;3)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儿童的室内色彩应用与案例分析。第一部分调查了80名学龄前儿童(4-6岁)和550名小学儿童(7-10岁),统计分析了他们对衣服色彩和居室内部墙面、家具和装饰品的色彩感应和喜好的异同性。结果显示:1)学龄前儿童(4-6岁)更加偏向红、蓝、黄、绿等高明度、高纯度的色相;男女儿童之间对色彩的感应和喜好也有不同,女孩偏爱红、黄、蓝、绿等颜色,男孩较为偏爱蓝、绿、红、黄等颜色。2)小学生(7-10岁)对室内墙面、家具和装饰品等色彩的喜爱没有显著的区别,多为高明度、高纯度的色相;与4-6岁的学龄前儿童相比,喜好颜色顺序为红、黄、蓝、橙、绿等;男女小学儿童之间对色彩的感应和喜好有所不同,小学女孩多偏爱红、黄、橙等颜色,小学男孩较为偏爱蓝、黄、绿、红等颜色。就儿童行为、生理和心理、对外界环境感知和思维变化等方面而言,4-10岁是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色彩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是同时进行的,它们彼此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色彩是儿童房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融合基本色彩本知识和大胆尝试新的色彩元素,二者在设计优美健康的儿童房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儿童房的色彩应用中,需要以较为广泛认可的蒙赛尔色彩体系为基础,考虑儿童与成年人的居室区别,基于色相、明度和纯度等色彩三要素,运用好色彩的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统一与变化、调和与对比等形式美法则。第三章依据前面的学龄前儿童(4-6岁)和小学儿童(7-10岁)对色彩喜好程度的异同性结果与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理论,探讨了色彩在儿童居室设计中的应用原则是既要满足功能的要求,又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在视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行为反应。4-6岁儿童房间可以选择多一点的颜色和图案:女孩子的居室以暖色调为主,但不太适合大面积使用;男孩子的居室以冷色调为主,但尽量避免深蓝、墨绿等过于庄重、深沉的色调。对于性格浮躁、高昂、过于外向的7-10岁小学儿童,可以选择一些中性、淡雅的颜色;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明度、纯度偏高的色彩来装饰他们的居室。另外,剖析了色彩在儿童房间应用上的两个负面案例,建议儿童房的室内色彩设计要遵循色彩设计法则,色彩要有主次之分,虚实之分,层次关系明确,在具体运用色彩变化和统一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它们质和量的变化,从而达到一个和谐统一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