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1]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要在充分地阅读中有所感悟,得出自己独特的认识,而不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或是教参的答案去被动地阅读,教师不应该用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可见,学生亲自阅读、思考、理解、感知和表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个性化阅读教学符合《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在古诗词教学中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的独特理解,而千篇一律地“肢解”古诗词的现象。无论是从《课标》要求还是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角度,个性化阅读都应得到充分重视。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前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特征、教学实施策略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识到了“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很少有学者将“个性化阅读”与“初中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此,该领域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结合《课标》要求,针对当前初中古诗词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个性化阅读”的策略。本文具体可分为如下三章:第一章个性化阅读概述与价值审视。对个性化阅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审视个性化阅读的价值。第二章初中古诗词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开展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总结初中古诗词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教师主导学习,忽视学生的自我驱动能力;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归纳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时代久远造成认知和理解的隔膜;古诗词教学模式化,学生内驱动力缺失;学生缺乏知识积淀,自我评价能力缺失。第三章初中古诗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此章是本文的亮点暨重要章节,针对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探讨古诗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和策略,采取以诵促学、填补空白、创设情境、以意逆志等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提升个性化阅读能力,感受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