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褐藻酸酶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藻酸酶的研究和应用是开发海洋活性物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降解产物褐藻寡糖的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不断被揭示,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本课题是以筛选出一株高产褐藻酸酶菌株为基础作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海洋多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的资源基础。本实验利用褐藻酸钠作为唯一的碳源从海带和裙带菜的病烂处及海带加工厂的生产废水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褐藻酸酶的菌株X7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确定褐藻酸降解菌株X7较优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w/v):牛肉膏浓度为1.0%、酵母粉浓度为0.5%、褐藻酸钠浓度为0.6%;氯化钠浓度为0.5%、硫酸镁浓度为0.1%、磷酸氢二钾浓度为0.5%;硫酸亚铁浓度为0.001%。较优的发酵产酶条件为:起始pH为7.5,25℃培养48h。经发酵条件优化后,发酵上清液的酶活力可高达654.7U/mL。比发酵条件优化前的酶活力提高了7.15倍。菌株X7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中25℃培养48h后,经离心、30%~80%的(NH4 )2S04盐析分级沉淀、Q-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100柱层析对褐藻酸酶进行纯化和精制,获得了电泳纯度的酶蛋白组分。SDS-PAGE确定其分子量为90.1kDa,在以报道的褐藻酸酶范围内。此酶的最终回收率为41.5 % ,酶提纯27.87倍。褐藻酸酶的基本酶学性质研究表明: 45℃为此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其最适反应pH为7.5;该酶的稳定温度范围在20℃以下,该酶的稳定pH范围为7~8.5;Mg2+、Na+和K+均对酶活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而其余离子对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以Hg2+和Mn2+最为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5.1%和82.3%。
其他文献
淫羊藿(Epimedium)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传统功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记载了5种淫羊藿,分别为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
新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得养老、医疗等社会问题更加凸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且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现实状况对社会服务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并提供了发展空间。宗教社会服务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发展也更具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的支持以及宗教政策的落实使得宗教社会服务得到不断发展,宗教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不断发挥着第三部门的积极补充作用。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心脏移植术的67例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排异反应分为无排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