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政策选择一直是会计研究及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为全面了解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及39号准则的实施效果,本文选取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进行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性房地产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一种投资方式。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按其预计使用年限提取折旧或摊销。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显著高于其账面价值,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已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为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企业会计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划分为单独的一项资产,并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后续计量模式,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成本计量模式,以期能够更加公正、客观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会计信息。高层管理团队作为企业战略规划者,决定企业的决策行为,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以2012年至2014年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管特征角度检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的平均年龄、受教育水平、女性性别比例与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可能性负相关,高管货币薪酬、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公允价值模式,高管任职期间与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可能性正相关,但并不显著。此外,本文选取2012~2014年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上市公司,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在年报公告日前后的异常收益及累积异常收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年报公告前后5个交易日有显著的异常收益,特别是从年报公告前第5个交易日起,市场异动明显,股价开始上涨。但市场反应并不强烈,即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对市场的影响较为微弱。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系统地探讨了公允价值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丰富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文献,为优化公司高管团队提供有效建议,同时对39号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初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