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现代社会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卒中后大脑的局部损伤,不仅导致可测量的组织学改变,还引起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变化。神经组织损伤可造成患者躯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心理功能失调。同时,躯体功能受损还可引起和(/或)加重心理功能的紊乱。 记忆功能的损害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心理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由记忆功能损伤引发患者情绪、认知、行为的改变,后者又可加重记忆功能障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现代康复理论提倡早期肢体康复和心理功能康复。加快脑卒中患者的记忆力恢复和提高记忆力、改善不良情绪,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社会再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是现代临床心理学和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对卒中后患者的记忆和情绪研究较多,但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课题旨在研究: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记忆的变化规律;2.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损伤特征;3.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情绪障碍的特点;4.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情绪与记忆的关系;5.不同卒中部位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改变的特点以揭示不同脑区域对于记忆的贡献;6.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记忆、情绪与不同基础性疾病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成组设计的对照研究,选用2005年3月至10月于山东省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30名和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首先用长谷川痴呆量表进行筛查,排除痴呆患者,对被试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由被试独立完成SAS、SDS;由调查者对被试进行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利用临床记忆量表进行记忆力测试;后利用自制内隐记忆效应量表进行内隐记忆测试。 研究结果显示:1.患者记忆商、临床记忆量表分及分量表分均明显低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