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28例无病态造血而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外周血血细胞减少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确定其诊断并探讨其特征;分析9例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恶性克隆的分布情况,探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28例无病态造血而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外周血血细胞减少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确定其诊断并探讨其特征;分析9例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恶性克隆的分布情况,探讨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起源及其发生机制。方法1、第一部分所有病例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对28例无病态造血而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外周血血细胞减少病例复看诊断时的骨髓涂片,仔细寻找病态造血改变。对其中7例患者随访骨髓涂片以了解其是否出现明显的病态造血。2、第二部分应用相应的着丝粒探针和序列特异性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例MDS患者骨髓涂片恶性克隆细胞中病态造血细胞和非恶性克隆细胞中病态造血细胞的比例,以确定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起源。结果1、28例无明显病态造血而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外周血血细胞减少病例中,4例完全未见病态造血改变,24例见少量的病态造血细胞,多以红系为主。7例形态学改变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AA),21例不符合AA,其中2例分别在8和17个月后出现了明显的病态造血并被诊断为MDS。2、9例MDS病例中,8例病态造血细胞中多数为恶性克隆来源,1例多数为非恶性克隆来源。9例患者的非病态造血细胞中均可见恶性克隆来源的细胞。8例患者恶性克隆细胞中出现病态造血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恶性克隆细胞。结论1、28例研究对象中7例为AA伴有染色体异常,21例为无病态造血的MDS ;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病例会表现出典型的病态造血改变,有必要对此类病例进行长期的随访;在MDS中细胞遗传学的异常的出现可能要早于形态学异常,单纯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可能不足以导致病态造血的出现。2、MDS中病态造血细胞大部分为恶性克隆来源,小部分为正常克隆来源;部分恶性克隆来源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形态正常的细胞;在MDS的病态造血细胞形成中,核型异常可能不是单一的因素,需要其他因素的共同参与。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堂小练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文本空白处、课本插图、生活体验等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切入点;习惯 课堂练笔,是指教师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现代教育背景下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数学知识的发展体现了数学问题的纵深性,数学知识的联系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广阔性。将课堂教学理解成为由问题主导的创设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已日益受到重视。对此,笔者略有一些认识。 关键词:问题;主导课题;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问题进行定度调控,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和谐自然,使师生保持思维同向同步、情知互促、协调共振的状态,将会收到较为显著
摘要:平时作文评改方式普遍存在两大不足:老师拼命于案头,学生收效很微不足道。在老师组织下学生评改作文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作文评改的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评改习惯和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评改;老师指导;学生互评 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老师精批细改,在这种传统观点中,老师对作文的批改,不知要耗费多少精神和时光。然而,面临老师精批细改出来的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到实实在在教语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是现阶段小学教学改革最核心的因素。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简简单单地学语文。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等方式,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环境的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已经占据较大的比重,是学生夯实文学基础,提升文化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的改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说阅读;问题;学习兴趣;优化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已成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的阅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