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人类生计方式初探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已有不少探讨,取得了较多成果。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旧新过渡的文化序列以及对文化特征的认定,而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人类生计方式的探讨则很少涉及到,这是研究中的一个缺环。事实上,对史前人类生计方式的研究,已经成为史前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课题。目前有关华北地区旧新过渡阶段的考古材料积累已经比较丰富,客观上为生计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选取距今20000-8000年、华北地区(晋冀两省)作为时空框架,梳理这一时空下的考古遗存,探讨人类生计方式的表现,并结合气候环境研究成果讨论其动力因素。  文章主要从工具、饮食结构、栖居方式三个方面对华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人类生计方式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工具的类型、新出现的文化因素以及工具套的分析,梳理了石器的发展脉络,确认了细石器文化在过渡阶段的主导地位。石镞类箭头工具、石矛头类投射器的使用极大提高了狩猎效率,以它们为代表的复合工具的广泛使用将狩猎经济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工具上反映出人类的生计方式是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同时,石磨盘、石磨棒、锛状器、原始陶器的出现,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发端。通过对动植物遗存、用火遗迹的考察,分析出肉食在人类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人类用火熟食,采取烧烤的方式,这同样反映了狩猎经济的繁荣。通过对遗址使用性质、栖居形态的分析,认识到在过渡阶段较晚阶段人类可能已经有了半定居生活。  华北旧新过渡阶段人类采取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计方式,有其内在的动力因素,本文认为环境的改变是主要的动力。末次冰期极盛期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发生了改变,这最终导致了人类特殊的生计应对。
其他文献
桩腿对接耦合装置LMU是大型组块浮托安装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装置,也是保证浮托安装成功的关键部件。LMU的海上连接口施工环境恶劣,接头承受较大应力,再加上焊口壁厚较厚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