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读者潜在的一种交际能力。阅读是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力过程,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作者将自己的意图、打算、思想和感情等等,用书面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符号的辨认、联系和推理去判断存在于语言符号背后的作者真实意图。由于这种交流不是面对面进行的,所以阅读是一种很特殊的交流形式,读者和作者是通过书面符号作为联系纽带而进行的交流。阅读的这种特殊交流形式增添了读者正确理解作者真实意图的难度。多年来,学生阅读综合技能的提高一直都是英语阅读课教师关注的重点,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希望能够早日寻找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这篇文章对英语阅读的认知本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在外语阅读教学方面很有影响的三种阅读学习模式进行综合阐述,在强调这些模式对阅读教学产生影响的同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从而提出了以关联理论作为基础理论,重新看待和审视英语阅读过程。自从斯珀伯和威尔逊的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年出版以来,这个交际认知理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关联理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心理学、文学、翻译学和语言学中的语义学,句法学、文体学、修辞学及语篇分析等各类学科。然而,关联理论在阅读理解方面,尤其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的个案分析研究却并不多见。依据阅读及教学经验,本文作者发现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所以,作者对关联理论的一些对阅读理解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关联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对阅读理解的本质做出如下分析: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阅读是读者在明示—推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过程。重点讨论了阅读过程中的隐含和推理及动态语境,关联原则以及关联和阅读理解的关系问题,明确指出关联原则能帮助我们在阅读中准确地理解话语意义,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关联意识和寻找关联性的能力。众所周知,阅读过程涉及很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会面临诸如:对话语的理解,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对语篇风格的理解等困难,这些困难也是阻碍读者理解文章的重要因素。过去由于我们对阅读交际的实质缺乏科学的认知,因此在中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误区。如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思考阅读的过程,就能使教师和学生对阅读课的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教师也能选用各种有效方法来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而关联理论又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依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几个要点,并对如何将几个要点用于解释英语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如何选择适宜的阅读教材、怎样从阅读材料中寻找关联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关联思维和阅读兴趣以及如何设计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等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全文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指出了目前在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英语阅读过程,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