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迅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为我国的国家税收和国民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所决定,企业产权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相较于最终控制人是政府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经营进入壁垒更高,债务融资难且融资成本更高。对于以“关系”为特色传统文化的我国,加上我国目前有限的法律制度发展水平,民营企业深谙与政府建立密切关系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民营企业追求政治关联与政府建立密切联系,运用政治关系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融资问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以规范分析作为指导,规范分析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规范分析方法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梳理并总结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提炼出对本文研究有影响的内容;第二层次是在阐释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基本假设。在实证研究方面,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实证模型,选取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其2011-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木进行回归分析,验证理论阶段提出的假设。本文在模型的建立和统计分析上注意与经济理论紧密结合,使文中所得的分析结论不仅得到实证检验支持,而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达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统一。实证结果显示:(1)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上市公司相较于没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上市公司其债务融资成本更低。(2)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其债务融资成本相较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更高。(3)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上市公司,政治关联会削弱其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与债务融资成本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政治关联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市场金融体系,提高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的有用性,确立其在债务契约订立中的参考作用,提高我国社会资源市场配置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