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全球化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企业需要在市场上准确定位自己、确立战略性的运营管理目标并将其贯彻于日常治理活动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以实现并长久保持竞争优势。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运营管理至关重要,管理者业绩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目前国内对于管理者业绩的评价是由企业管理业绩来替代的,但二者不能完全等同。先前研究较少针对管理者业绩的深入研究,而管理者业绩是评价企业业绩的一个层面,提升管理者业绩有利于改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运营质量。
本文从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知识和预算参与程度的角度探究管理者业绩的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以战略成本管理、预算理论、激励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并使用SPSS软件对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假设。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思路、方法及文章结构。第二部分回顾现有文献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中国的制度背景。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的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和实验设计,提出理论假设并确定变量计量方法,提出回归模型。第四部分列示并解释对96份问卷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第五部分总结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并指出研究局限性。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企业管理者业绩问题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本文尝试从管理者成本知识、预算参与程度及二者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其对管理者业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第三,本文得出以下几点实证结果:
1)管理者自身的成本知识水平(分为战略成本管理知识和平衡视角的成本知识两方面)与其管理业绩显著正相关;
2)在考虑战略成本知识的模型中,管理者的预算参与程度与其管理业绩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3)管理者的成本知识和预算参与程度对管理者对内管理职能的业绩产生正向的交互影响。
第四,结合我国转轨期经济的国情,企业通过加强管理者成本知识的培训、加深管理者参与预算的程度,或者将二者结合起来都有助于优化管理者业绩。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供企业参考:
第一,企业可加强对管理者的成本知识教育和培训,并促进成本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传播和交流。
第二,企业可促进预算控制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建立知识共享型知识结构。
第三,企业可适时调整预算模式,平衡预算控制、外部环境变化、员工创新和积极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