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汉纪》是东晋袁宏撰写的记叙东汉历史的史书,记载了公元14年至公元221年共二百零七年的历史,是今存除范晔《后汉书》之外,研究东汉历史的又一部重要史书。《后汉纪》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还颇具文学性。但是关于《后汉纪》,学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其史学方面和思想方面,对其文学性关注较少。一些文章或专著对《后汉纪》的文学方面仅有零星的探究,缺乏专门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后汉纪》进行研究。第一章是对袁宏的家族家世、《后汉纪》成书过程及版本的论述。袁宏系出颇有家学渊源的魏晋士族陈郡袁氏,这对于他个人的品性和其所受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袁宏身处东晋时期,这个时代的政治特征、思想文化特征等对《后汉纪》的成书必然有极为重要影响。了解《后汉纪》的版本及其流传情况是研究此书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本章最后论述了一下《后汉纪》的版本源流情况。第二章是对《后汉纪》思想内容的探究。关于《后汉纪》史学思想、玄学思想探究的论文已有不少,但皆对其中佛教思想的探究有所忽略。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在东晋时期借助玄学“清谈”的形式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袁宏热衷于“清谈”,其交游圈中也有一些佛、道皆善之人,他本人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痕迹,那么对《后汉纪》中佛教思想的研究便不容忽略。本章重点是将《后汉纪》中的儒、道、佛三家思想结合起来探究。第三章是对《后汉纪》体例特点的探究。关于《后汉纪》体例研究的论文有不少,但只是粗略点出大概的特点,没有细致专门的研究。本章重点从《后汉纪》记人、记时和编次特点三方面来探究其体例特点。《后汉纪》历经千余年而流传下来,有着多种版本。现今流传的最好版本是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周天游先生校注的《后汉纪校注》和中华书局出版、张烈先生点校《两汉纪》。第四章是对《后汉纪》叙事艺术的探究。其他研究《后汉纪》的论文极少涉及这一点。本章重点从叙述手法、语言特点及其鲜明的故事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袁宏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手法,将其观点、个性及情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得《后汉纪》语言富有感情、蕴含褒贬,使得其叙事具有鲜明的故事性。第五章是对《后汉纪》史论艺术的探究。关于《后汉纪》史论艺术的探究有一些论文。与其他史书相比较,《后汉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论所占全书比重大为增加,因此对于史论的研究是探究《后汉纪》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在前人对《后汉纪》史论艺术研究的基础上,把其史论艺术单独列为一章,重点从论史方式、感情特点、论史手法和句式特点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第六章是对《后汉纪》影响的探究。袁宏在书中强调了史书的重要意义,这对于后世史书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此书在体例、文学性创作手法、史论等方面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对后世史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章既是对前六章内容的小结,也是对《后汉纪》影响的探究。总而言之,《后汉纪》是一部优秀的史书,是除范晔《后汉书》之外,研究东汉历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史书,其史学价值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后汉纪》的文学性也值得深入地挖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