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对象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山镇。中山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南部,川渝黔三省市交界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867年,曾经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根据在古镇中发现的《禁卖发水米碑刻》描述,清代时赶场天来此镇买米的不下万人,可知当时中山镇繁荣的商品贸易。中山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文化繁荣、盛极一时。令人惋惜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同时,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处在发展的初级的阶段。古镇目前还存在空心化现象和古迹古建筑需加强保护情况。从商业贸易、物流输入输出等方面,也不复当年的繁荣景象。但是,我们仍然要认识清楚中山古镇积淀和传承的的文化遗产价值,古镇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历史街镇风貌,古镇地理位置、建筑格局、摩崖造像、古典碑刻、乡风民俗等,均强烈体现出我国西南地区乡村古镇的特色风貌。从该镇绍兴辛未年“清溪龙洞”石刻题铭反映,至迟在南宋时期该镇已成为风景胜地旅游名镇。明末“吴蜀均沾”题刻则反映,明代时该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货物贸易重要集散地。光绪壬辰年铭记“三合场”石刻则反映,清代时古镇文化中已深深根植有我天人合一的人文精髓。清咸丰五年“迷津广济”碑和清道光五年“木邦公罚”碑,则分别反映出古镇仁心向善和保护生态的文化精神。与古镇一体作为群体实物保存的古庄园、古墓葬等,也是古镇根脉乡愁的物质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依托古镇保留的中山道琴、石板糍粑、中山咂酒等,也在川渝黔交界山区是深受欢迎名闻遐迩的重要历史文化。古镇保留有向贤比齐、忠勇贞烈的古风。向贤比齐的醇厚古风影响至今,以腊月春节期间相互品尝、同喜同乐、招待客人的“千米长宴”为代表。忠勇贞烈民风流传至今,则以闻名中外、现代人在陡崖峭壁开凿的6000多级攀山石梯“爱情天梯”为代表。中山古镇保留的古代建筑、文物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乡俗文化等,是现代振兴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文化、传承优良传统和保留民族根脉的优良资源,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的阐述和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中山古镇的自然条件和人口环境。古镇是有生命的历史文物,古镇的形成、发展、兴盛,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古镇天然码头优势是古镇发源、兴盛的环境条件与资源基础。而古镇优裕、古朴、优质的人力资源,则是造就古镇灿烂文化的重要动力。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研等方式,介绍中山镇的地理、交通、农业、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情况,以及人口和人口构成等人力资源环境。并通过对中山镇目前的自然条件和人口环境状况分析,介绍现代社会进行古镇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工作条件。第三部分为文章的重点,主要阐述中山古镇的建制沿革、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存和古镇的特色历史文化等。作者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记录、整理中山镇境内的文化遗产,记录它们的现状、规模等。共收录了古建筑3座,古墓葬17座,古庄园6座,摩崖造像12座,碑刻1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民间文化2个。第四部分为中山古镇的保护传承现状以及作者的几点思考。科学分析中山镇现阶段文物保护及非遗传承方面存在的优势及不足。通过调查研究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模式,结合中山镇自身特点,本文提出针对性传承保护措施。包括:积极处理遗产保护与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注重古镇保护中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深入发掘古镇精神文化内涵、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现实需求挂钩、联合优质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文化共同体等。第五部分是结语。
其他文献
<正>舒兰,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
为筛选出适宜北京小型西瓜嫁接的砧木品种,对6个不同的砧木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砧木品种中,采用"青研砧木一号"南瓜型砧木作为小型西瓜的砧木,综合性状最好,始收
元胡又称延胡索是罂粟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有活血、散疼、利气、止痛等功效。元胡霜霉病俗称元胡瘟,是主要为害元胡叶片的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病就会迅速发展蔓延,造成元胡苗连
通过双马来酰亚胺与侧链带有呋喃官能团线性环氧树脂间的Diels-Alder反应,制备了热可逆交联的环氧树脂(DAERs),通过热分析、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和力学性能测试详细研究了该热可
基于大数据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方面的应用优势,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波及领域更加广泛,为了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速增长变化,实现更加科学、
在线路板蚀刻过程中通过使用蚀刻补充子液配合自动添加装置替代传统的固体氯化铵补充工艺,提高线路板表面蚀刻的均匀性,提高线路板实际生产的工艺能力。
多功能超声成像测井仪采用超声脉冲反射法进行套损及水泥胶结质量评价。利用反射波的幅度及到时可对套管内壁状况进行评价;利用套管的共振波可分别计算套管厚度及水泥声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