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养殖总产量逐年上升,这与水产养殖业逐步实现机械化,采用水体增氧技术密不可分。给水体增氧能提高池塘养殖的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进食量,促使其生长,从而实现稳产高产。由于增氧机产品类型比较多,其特性和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增氧效果差别较大,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和曝气式增氧机的增氧性能参数进行对比试验,得出其增氧能力、动力效率、溶解氧均匀度、水温均匀度、p H值和耗电量等差异,进行评价分析,为水产养殖户合理选购与配置增氧机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高其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主管部门推广与实施增氧机购置补贴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本文以国家水产行业标准SC/T 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和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DG/T 063-2011《增氧机》等技术文件为依据,分三个部分开展试验与分析:一是在标准水池进行三种不同机型增氧机(水车式、叶轮式和曝气式)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测试,比较分析不同机型相同配套功率的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的差异、相同机型不同配套功率的增氧机对比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的差异;二是在养殖池塘中测试增氧机对水体溶解氧均匀度、水温均匀度、p H值均匀度的变化及不同机型相同配套功率的增氧机单位工作时间耗电量的差异;三是通过用户调查,了解增氧机的推广使用情况。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有:(1)通过标准水池对比试验比较水车式、叶轮式和曝气式增氧机三种机型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配套功率为0.75kW时,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都比水车式的高,分别高4.8%和14.1%;配套功率为1.1 kW时,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比水车式的高20.5%,水车式增氧机的动力效率比微孔曝气式的高6.3%;配套功率为1.5 kW时,曝气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最好,增氧能力比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的分别高54.7%和52.2%,动力效率比水车式的高63%、比叶轮式高61.7%,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次之,其增氧能力比水车式增氧机的高5.2%,动力效率方面水车式和叶轮式的差异不大,叶轮式增氧机只比水车式的高3.4%;相同机型的增氧机,随着配套功率增大,增氧能力也增大,动力效率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叶轮式增氧机配套功率在1.0kW左右,其动力效率达到最优。(2)通过养殖池塘对比试验,对三种机型增氧机对水体溶解氧均匀度、水温均匀度和pH值的变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车式增氧机对养殖池塘水体溶解氧的均匀度提升最快,最高的达到46.43%,次之是曝气式增氧机,最高的达到29.46%,叶轮式增氧机对养殖池水体溶解氧的均匀度提升最差,因在养殖池塘形成一定范围的“富氧圈”,对流效果较差,最高的只是达到19.67%,相对于其他两种机型的增氧机,其溶解氧均匀度提升效果稍差。因水体的水温和pH值是水体的一种大致稳定状态,一般不可改变,或者改变甚微。本试验中,三种机型的增氧机对水温和pH值改变基本上变化不大,只呈现出略微增大的趋势。对水体溶解氧均匀度改变最好的是水车式增氧机,其次是曝气式增氧机,最差的是叶轮式增氧机。(3)通过对比试验,比较三种增氧机单位时间耗电量的差异,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单位耗电量最低的是曝气式增氧机,其次是水车式增氧机,耗电量最高的是叶轮式增氧机。(4)通过用户调查了解分析水车式、叶轮式和曝气式增氧机的安全性、适应性、可靠性、先进性、稳定性和操作方便性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三种机型的优缺点都有不同程度的认可,水车式增氧机可以使池塘水流对流,叶轮式增氧机可在短时间内一定范围内增氧快,曝气式增氧机在水中的噪声小,也比较节能;在用户回答“好”的选项中,产品的适用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水车式增氧机,78.5%;产品的安全性、先进性和可靠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叶轮式增氧机,分别为88.3%、80%和80%;产品的操作方便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水车式增氧机,为82.5%;产品的稳定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叶轮式增氧机,88.3%;综合评价,用户满意度排列顺序是叶轮式>水车式>曝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