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市场风险净传染效应研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信息不对称、投资主体有限理性、金融系统脆弱性、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非线性与复杂性这样的混合背景之下,金融市场风险的易发性、传染性和破坏性日益明显,作为外部风险源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尽管自爆发至今已时隔八年之久,但本轮金融危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负面冲击仍然广泛且深远。与国际贸易、金融渠道一样,净传染作为风险传染机制之一,也会将金融市场风险传染至其他国家,本文正是基于净传染角度,从群体行为以及微观机理层面出发,分析了金融市场风险在“一带一路”国家间净传染效应问题,这为各国防范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传染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佐证,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资本市场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重要性。  本文以金融市场羊群效应理论以及金融市场风险净传染微观机制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净传染进行分析。在实证上,本文首先基于GED分布的GARCH模型估算了风险源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险VaR的大小,接着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检验了风险源国家金融市场风险向“一带一路”国家溢出存在性以及溢出方向,其次,本文构建了金融市场风险压力指数(frp)来量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到的金融市场风险冲击大小,在将样本分为四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空间邻接权重矩阵和经济-制度相似性权重矩阵所构建的空间计量模型来间接研究金融市场风险净传染的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宏观经济面(季风效应)、金融贸易往来(溢出效应)在四个阶段都是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途径;净传染效应中的信心因素、恐慌指数在第三阶段才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这说明风险在经过潜伏期、局部爆发期酝酿后,人们的恐慌心理开始传染与蔓延,这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在“一带一路”国家间的传染;净传染效应中的心理预期因素,即基于经济、制度相似性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回归系数W_frp在四个阶段都显著,且系数绝对值逐渐增大,这表明国家间经济、制度相似性是金融市场风险净传染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的深化,金融市场风险净传染效应有明显增强的趋势。
其他文献
自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对外披露,上届政府隐瞒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开始,一场以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为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大力开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活动,已经成为经济转型条件下中国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大潮、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市场正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和空前的规模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也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网络购物作为新兴的商业模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学者和监管机构的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亲周期性的存在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巨大影响。所谓亲周期性,是指“金融系统实体经济间的一种相互加强
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国家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国家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自己的国家与外合资
近些年,全球气候、环境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碳关税的征收也呼声渐涨。与此同时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环保的名义,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从而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