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抗战爆发出现规模空前的高等院校大迁移,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战争的突发使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遭受了巨大损失,在广大内迁高校师生努力下,抗战八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在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不仅得到恢复,而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对中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场史无前例的高校大内迁,不仅是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现当代高等教育及中西部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纪之交,“开发中西部”呼声日起,“科教兴国”乃时代潮流,研究抗战时期这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大规模高校大迁移及对中西部开发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三部分,从内迁的概况,高校内迁后在大后方恢复和发展情况,对高等教育、抗战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大致勾勒出高校内迁的历史轮廓。
其他文献
贡桑诺尔布是清末民初,生活在中国的蒙古封建亲王,是蒙古族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曾担任过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世袭札萨克亲王,兼卓索图盟盟长。他是蒙古民族近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与拓展。传统的德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还原
【摘要】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它们不但相互联系,而且还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相互交叉。通过考察内化与外化的起止点,得到内化的第二阶段相交于外化的初始阶段的结论。对待这个特殊的阶段,也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使各种因素以最适当的方式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内化;外化;交叉    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性质和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过
摘 要:邯邢铁成矿区的北面是赞皇大背斜,南面是石板岩背斜,西面是栗城背斜。背斜总体呈开口朝东的凹状正地形出现,均以整体稳固性高的太古代古老结晶基底为核;中生代以来地质概貌基本如此。在新华夏系构造应力作用下,因赞皇和石板岩古老结晶基底对SEE-NWW向挤压应力的抵挡遏阻作用,造成该凹形结晶基底东缘构造应力集中,盖层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强烈,形成了凹形结晶基底东缘具重要意义的弧形断烈岩浆成
<正> 我厂生产的机床上有很多手柄座,在手柄座的圆锥面上需钻垂直于圆锥面的孔,如图1,这种形状的零件用通用的夹具很难装夹。为此,我们设计了这种钻模。
<正> 润滑是减小摩擦、磨损的重要途径。在应该使用润滑脂的情况下而选用了润滑油,其带来的不利后果往往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 虽然润滑脂与润滑油相比在热塑性、抗水性、承
介绍了J2EE规范和JMX技术,给出了JMX体系架构,结合构件化设计的思想提出了基于J2EE的应用服务器内核的构件化设计及实现.
基于非线性吸收的激光防护技术是目前应对不断发展的激光武器的有效手段。酞菁铅和C60是典型的反饱和吸收材料,由于防护波段宽,箝位输出值低,响应时间快等特点被广泛研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