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吡虫啉品系的筛选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属于鞘翅目瓢虫科,是农业、林业上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具有寿命长、产卵量大、耐高温、年发生代数多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值得开发利用的天敌昆虫。本文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性品系选育进行了研究。1.以五种蚜虫为饲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白杨毛蚜、禾谷缢管蚜、菜缢管蚜、桃粉蚜和棉蚜为饲料,其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0.5、23.8、25.3、26.5和23.8天:平均产卵历期分别为:87、34、56、52和38天;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238、855、1835、1396和710粒;雌成虫平均体重分别为:21.3、26.1、27.3、30.9和25.4毫克;雄成虫平均体重分别为:21.6、23.3、25.4、29.1和23.3毫克;内禀增长能力依次为:0.056/天、0.132/天、0.112/天、0.103/天和0.102/天。综合评价,在供饲喂的五种蚜虫中菜缢管蚜和桃粉蚜是扩繁异色瓢虫较为理想的食料2.以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为饲料,对异色瓢虫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及成虫的捕食量差异较大。随着龄期的增加,其日捕食量逐渐递增:1~2龄幼虫为13.6~17.6头:3龄幼虫为57.3~67.8头;4龄幼虫为106.8~119.2头;成虫为96.8~109.2头,比4龄幼虫略低。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蚜虫密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当蚜虫密度超过一定程度时,捕食量增加比较缓慢。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本研究为利用异色瓢虫治理蚜虫(益害比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3.在室内用吡虫啉对异色瓢虫进行了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总体上是比较缓慢的,从F1代筛选至F11代(经过6、7代越冬),抗性增长了9.67倍,且抗性发展具有先缓慢后加速的特点。代F1~F5代,抗性增长速度较慢,LD50值由0.0329上升到μg/头上升到0.1178μg/头;F8代~F11代,抗性增长速度较快,LD50值由0.1693μg/头上升到0.3179μg/头。4.对异色瓢虫抗性品系的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相对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的羧酸酯酶(CarE)比活力值为0.79(μmol·mg-1·min-1)和0.83(μmol·mg-1·min-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比活力值分别为和2.83(OD·mg-1·min-1)和2.62(OD·mg-1·min-1),差异不显著,表明异色瓢虫的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吡虫啉的抗性无关;两个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比活力值分别为0.32(μmol·mg-1·min-1)和1.56(μmol·mg-1·min-1),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异色瓢虫的乙酰胆碱酯酶与吡虫啉的抗性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黑翅土白蚁是危害农林植物和水库堤坝的重要害虫。本文以黑翅土白蚁为研究对象,从行为学角度对黑翅土白蚁巢群间竞争和种间竞争行为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运用新指标将其竞争激烈
大气中CO2浓度急剧升高,预期将从目前的380μL/L上升到本世纪末期的750μL/L。CO2浓度升高可改变水稻体内的生理生化物质,进而间接对水稻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产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上的世界性三大病害之一,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产稻区。由于该病致病菌寄主范围广、适应力强等特点,使得该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防治非常困难,目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