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跨类复句以邢福义先生的复句三分系统和丁力的《复句三分系统分类的心理依据》为理论基础,说明同一复句句式跨不同复句类别的现象。现代汉语跨类复句不是极个别现象,统计发现现代汉语复句中共存在11个跨类复句句式,例如:“A于是B”、“一A就B”、“一方面A另一方面B”等。因此,我们不仅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跨类复句的概念,更需要详细解释、归类整理跨类复句。对11个跨类复句进行类别划分,文章分为:跨并列、因果类复句,跨并列、转折类复句,跨因果、转折类复句,跨并列、因果、转折类复句四类。为了全面了解跨类复句,论文每一章选取一个代表性跨类复句从语表形式、语里内容、语用价值三个方面说明解释。依据现代汉语跨类复句的四种分类,跨类复句研究包括四章内容:跨并列、因果类复句“A于是B”。语表形式上,“A于是B”并列类复句和“A于是B”因果类复句主要说明A、B的形式特征、关系词的搭配。语里内容中,“A于是B”并列类复句和“A于是B”因果类复句主要从A、B分句的制约关系和A、B分句的思维表述方面说明解释。语用价值上,“A于是B”并列类复句和“A于是B”因果类复句分为传信功能和情态功能两方面。跨并列、转折类复句“既A又B”。语表形式上,“既A又B”并列类复句和“既A又B”转折类复句分为A、B分句的对称结构特征、后项关系词情况和“但”类词的添加。语里内容中,分析“既A又B”并列类复句和“既A又B”转折类复句A、B分句的主观推测、客观反映和思维表述。语用价值上,分析“既A又B”并列类复句和“既A又B”转折类复句A、B分句的表述功能和情感态度。跨因果、转折类复句“越A越B”。语表形式上,“越A越B”因果类复句和“越A越B”转折类复句中,说明A、B分句的词语性质、前后分句的主语情况和“但”类词的添加。语里内容中,说明“越A越B”因果类复句和“越A越B”转折类复句A、B分句主观推测制约、客观反映真假和思维表述是否一致。语用价值上,说明“越A越B”因果类复句和“越A越B”转折类复句A、B分句的表述功能和情态功能。跨并列、因果、转折类复句“一A就B”。语表形式上,说明“一A就B”并列类复句、因果类复句和转折类复句中A、B分句的词语性质、重复情况和关系词的添加、替换。语里内容中,主观推测层面,解释“一A就B”并列类复句、因果类复句、转折类复句A、B分句的制约关系;客观反映层面,跨并列、因果、转折类复句“一A就B”因果类复句A、B分句的真假情况。此外,分析跨类复句A、B分句的思维表述是否具有一致性。语用价值上,解释“一A就B”并列类复句、因果类复句、转折类复句A、B分句强调焦点的不同,表述情感态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