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因此,控制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氯硝柳胺等化学灭螺剂,虽有高效速效的技术优势,但存在对鱼毒性大及价格高等弊病,因而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研制灭螺高效、环境安全及价格低廉的植物灭螺剂成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至今尚未研究出一种达到WHO要求的植物灭螺剂。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开展杀螺显效植物DZ根茎中皂甙的提取分离、结构剖析及生物活性研究,为创制WHO标准的新型杀螺药物提供设计依据和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和结果DZ中皂甙的提取分离和结构剖析研究:使用DZ根茎原粉,经80%EtOH超声水浴浸提,离心、活性炭脱色、结晶及CCL法的分离纯化,获得有效皂甙单体DZ-I。经HPLC-VWD和ELSD检测,DZ-I的纯度为98%,结构解析进行中。DZ-I的生物活性研究:依照WHO灭螺试验法研究,8.0 mg·L-1和16.0 mg·L-1。的DZ-I浸泡48h,灭螺率分别为91.6%和100%。使用钉螺软体组织制备的GPT,在经L25(56)正交试验法确定GPT反应的最佳组合条件(酶浓度0.1mg·mL-1,底物浓度5μmol·L-1,反应体系pH6.5,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0min)下,用1.0、5.0、10、50、100 mg·L-1的DZ-I作用GPT,其诱导活性分别为168、138、96、75及57%,结果显示低剂量DZ-I的诱导活性高。使用平板抑菌法,50 mg·L-1对棉花枯萎菌、水稻纹枯菌、黄瓜灰霉菌、小麦赤霉菌、苹果轮纹菌及棉花炭疽菌48h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6.32、10.26、17.39、3.70、28.30及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