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山金矿分布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以及过渡型三种金矿体。斑岩型金矿体产在辉石闪长岩体中上部的绢英岩化带内,主要产有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金矿石。矽卡岩型金矿体产在辉石闪长岩体与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外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主要产有斑杂状和脉状金矿石。过渡型金矿石产在辉石闪长岩体与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内接触带的矽卡岩化辉石闪长岩中,主要产有细脉浸染状和斑杂状金矿石。辉石闪长岩斑晶辉石和角闪石以及堆积晶辉石和角闪石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下产生的幔源底侵玄武岩浆,这种底侵玄武岩浆在深位岩浆房和向浅部侵位过程中都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导致演化的岩浆中铜与铁亏损和金富集。这是刺山金矿乃至狮子山矿田金矿形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矿物学和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岩浆岩到过渡带再到矽卡岩,岩浆-流体系统的氧逸度逐渐升高,磁铁矿的形成温度依次降低。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从斑岩型到过渡型再到矽卡岩型矿化,流体整体氧化性升高,CO2含量也升高,说明离岩体越远,岩浆对流体的影响减小,地层对流体的影响增大。过渡型矿化在每个矿化阶段(特别是硅化黄铁矿化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均很大,流体组成相当复杂,可能发生过流体的沸腾和混合作用。金属矿物大量堆积是由岩浆-流体成矿系统自岩浆阶段开始的压力变化过程(即流体超压-流体沸腾和裂隙生成-减压排泄)造成的。该过程有可能经历循环,直至整个成矿体系完全开放,并与大气水发生混合。包括刺山金矿在内,铜陵狮子山矿田金矿是由底侵的玄武质岩浆在深位岩浆房和浅位岩浆房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导致金富集,演化的富金辉石闪长质岩浆侵入到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围岩地层中,通过岩浆冷却结晶产生岩浆流体、岩浆与碳酸盐围岩反应产生矽卡岩流体、岩浆流体与矽卡岩流体混合产生混合流体,并由岩浆流体、矽卡岩流体和岩浆-矽卡岩混合流体交代辉石闪长岩、矽卡岩和矽卡岩化辉石闪长岩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