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2分子的光解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n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依托大连相干光源,结合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研究CS2分子的光解过程以及获得相关动力学信息。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CS2分子复杂电子激发态势能面的拓扑结构及CS2在其上的演化、星际中CS、S2碎片的来源以及大气中硫元素的循环过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利用人造卫星在诸多彗星上观测到了 CS和S2的存在,但其究竟从何而来一直存疑。作者通过对C原子产物的速度成像探测,首次在实验上直接观测到了 CS2→C+S2通道,该通道广泛存在于紫外、真空紫外波段的CS2辐射解离,成功解释了星际中的S2是来源于母体分子CS2的辐射解离碎片。另外,作者还对S+CS产物通道进行了研究,发现CS2分子的解离信号非常大,可见在紫外线较强的高层大气中,CS2分子可以通过光解参与到大气成分的循环演化当中,比如酸雨的形成。CS2分子与CO2、OCS分子都是16价电子的等电子体,都具有复杂的激发态势能面,CS2更是研究分子复杂势能面上波包演化的模型体系。在本论文中,作者研究了 CS2在UV波段的双光子光解和VUV波段的单光子光解过程,得到了具有振动态分辨的CS和S2产物图像,并通过拟合得到了产物的振动态分支比以及空间分布各向异性参数β值。分析两个通道的β2值和β4值,我们阐述了两个1B2电子态在CS2的异构化和解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理论计算给出了较为完整的解离机理,但高电子态产物通道的产生机理并不是十分明确,比如C(1D2)+S2通道以及C+S2(a1 Ag/b1Σg+)通道,都有待理论的进一步解释。在实验中,得益于分光设计,我们才能对CS2这一复杂体系进行研究。借助50~150 nm可调谐的真空紫外-自由电子激光(VUV-FEL)光源,我们能在大范围内快速地改变光解波长,提高了实验效率。当然,相比于(2+1)REMPI探测,四波混频产生的窄线宽真空紫外(VUV)光源提高了产物的探测效率。最后,利用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分辨率高的优点,作者实现了 CS2分子光解的态-态动力学研究。
其他文献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氢能以其来源广泛、热值高、产物无污染等优点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能源。其中,催化甲酸及其衍生物制氢已成为当前氢能开发的热点
纺织品着色的常规途径主要是通过在纺织品上施加化学着色剂(染料或颜料)来产生颜色,而光子晶体结构生色是依靠光子晶体自身特定的纳米尺度物理结构实现对光子传播的调控,进而实
REB2C2(RE为Sc、Y和镧系元素)具有类似MAX相的片层状结构,在REB2C2晶体内部,B/C片层和RE片层沿z轴交替堆垛而成;B/C片层中的B-C键为强的共价键,而片层间的RE-B和RE-C键结合力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是一种异质性、侵袭性肿瘤,预后不良。在遗传和分子水平上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可为胶质瘤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长
316L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与耐腐蚀性能,在石油、化工、核电、航空等工业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与市场前景。316L不锈钢表面易生成致密的钝化膜,有效降低均匀腐蚀速率。
光学显微成像是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药学等研究领域最主要观测手段。现如今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一直朝着获取更细节的信息(高分辨率)和更广泛的信息(大视场)方向发展。视场和分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线粒体内膜Tim23通道蛋白转运前体蛋白的分子机制,第二部分是线粒体内膜Mba1蛋白结合核糖体及稳定新生肽链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线粒体含
氧化物负载的金属纳米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多相催化剂,在工业、能源和环境催化反应领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金属-氧化物界面在众多催化反应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
目的研究同时靶向VEGF和Survivin基因的一链双靶siRNA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Saos-2)中VEGF和Survivin基因的抑制效应,和对细胞迁移,血管生成,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通
随着人类从电力时代踏入信息时代以来,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相应的信息产业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电学材料和电学器件在这些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