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AV-1探讨护心方对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内皮功能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在逐步上升,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冠心病己成为正处在工业化水平的中国居民健康的第一大健康威胁。临床上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高,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糖尿病有密切的关联性,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合并有糖耐量的异常,血糖的异常小幅度升高,未引起患者甚至医生的足够重视。总体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时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疗程长、病人满意度差、治愈率低下。自从His1865年提出血管内皮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损伤导致众多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心血管事件发生最原始的病理机制。现在研究证实,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时均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生,且两者合并时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状况越发严峻。在病理上是内皮细胞的损伤,并且内皮损伤始终存在于二者合并时的发生初期,发展过程及疾病的后期,治疗上,要达到治本的目的就必须修复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细胞表面上的炎症因子,使损伤的细胞可以得到修复或者再生;另外血糖与内皮因子相互作用,反过来血糖又可以加重内皮的损伤,因此冠心病和糖代谢异常时,更要控制好血糖,尽可能地把血糖降在正常的范围。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在遭受致病因素干扰时,内皮细胞释放的NO(舒血管因子)降低,释放的花生四烯酸(缩血管因子)增多,打破血管内皮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内皮的损伤。在血管内皮损伤中,Caveolin-1小凹蛋白与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发生及进展有相当大的关联性,Caveolin-1是两者存在共同通道,在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中扮演主要的角色。中医方面因为两者存在着相同证候特征,因而具相似的证型,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的相关理论,本课题从Caveolin1探讨护心方对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出发,从血管内皮损伤角度探求两者共同发生时的当代循证医学依据。为护心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思路提供客观理论依据。也为中医经典方剂在重大疾病的理论探索上提供新的方向,因此具有理论和临床的双重参考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案,按照国际冠心病及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筛选符合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既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直接行OGTT试验;既往无糖尿病史患者行OGTT试验。临床试验者严格被随机分配,将被纳入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护心方+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时间为20天。分别填写疗前、10天、20天相关的中医证候积分,并对受试者进行采血收集检查CRP、cav-1、eNOS的相关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通过数据分析,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异常区别,P小于0.05,具有可比性和操作性。2.两组在血清CAV-1的比较方面,对照组疗后20天较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20天较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在血清eNOS的比较方面,对照组疗后20天较疗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20天较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疗后20天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的CRP比较,对照组疗后10天、20天均较同组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也类似,治疗后10天、20天均较同组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天下降更为显著。此外,疗后两个时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方面:两组在中医证候方面比较,对照组疗后20天较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10天、20天均较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天下降更为显著。此外,疗后20天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自身前后比较分析,在治疗后10天、20天CRP、cav-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并且eNOS蛋白活性水平升高,显示CRP、cav-1、eNOS指标与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治疗有密切的关联性,在两者合病时CRP、cav-1、eNOS可作为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指标。2.通过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经过调脾护心方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现代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慢性损伤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其形成的早期病变,并且参与AS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预防及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它不仅对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而且通过产生趋化因子(chemo
目的:观察兔耳同种异体移植术后,CD4、CD8的变化及其与皮肤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1.20只实验兔制成兔耳同种异体移植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环孢素A(CSA),酶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一例脑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