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粮食与能源、淡水一样被世界各国列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问题历来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存、社会的安定,可以说粮食安全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从1998年至2003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全国粮食总的趋势是“三降一升”,即粮食总产量降、收购量降、库存量降,粮价上升。以至出现了2003年国庆节后和2004年春节后的两次全国范围内的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粮食供求关系趋紧。 中央领导多次强调,粮食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求有关部门,系统分析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和库存情况,特别要关注供求平衡的“拐点”,提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 本文试图在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大背景下,首先分析近期两次粮价大幅上涨的深层次原因,认为这是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导致价格向价值的回归,也是产销格局变化影响人们对后市的预期。然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不同时期对粮食安全所作的定义,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归纳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即要高度重视和保护粮食基本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的数量平衡,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拥有充足的粮食。 其次,回顾近些年,江苏省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逐年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粮食供求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对江苏粮食生产、消费、储备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数量研究,对江苏粮食安全状况作定性的分析,找出影响江苏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等影响粮食需求的因素;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投入减少等使粮食生产呈刚性下降趋势;粮食购销市场化、加入WTO等其他影响因素等等。 最后,文章提出了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即建立科学合理、适合江苏省情的粮食安全指标体系;努力提高本省粮食自产能力,大力发展订单收购;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协作,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全省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要建设高效灵活的粮食储备体系,反映灵敏的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快速有效的应急保供体系和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粮食供求的动态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全省的粮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