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中,人们开始从镇域大环境下对镇村的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乡村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其中,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的规划对改善镇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的规划又是通过对镇村绿地的统一规划、综合部署来实现的,由此便引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镇村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目前我国镇村绿地系统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面在:其一,规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现实,造成镇村绿地系统随意规划、盲目照搬。镇村内各类绿地布局不合理,景观功能难以实现,生态效益无法最大化。镇村建设蚕食了大量的自然绿地,给镇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其二,绿地系统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严重忽略了广大乡村地区绿地系统的重要性。尽管国家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中规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包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但在长期的绿地规划实践中,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只关注城市区域,忽略了镇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使镇村一级绿地系统规划有名无实。正因为如此,本文选择镇村绿地系统作为切入点,对其规划理论与方法展开探讨和研究,以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本文以区域规划学、景观生态学、乡村景观思想为理论指导,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大中城市、小城镇为主要参照,从镇村和镇村绿地的基本认识入手,对比分析镇村绿地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差别,总结出镇村绿地系统自身的特点。通过对镇村和镇村绿地的分析,本文研究出一套适合镇村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镇村绿地的分类、镇村绿地系统布局模式、镇村绿地系统规划内容、绿地指标研究、镇村绿地风貌规划和古树名木规划。当今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发展迅速,也已经从观赏游憩阶段向营造、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及满足景观效益双重作用的阶段迈进,而大区域环境绿地的规划建设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试图将在大区域环境绿地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镇村绿地作为切入点,对广义的镇村绿地进行分类和布局模式的研究,对镇村绿地按照“类别区分,重点突出”、“内容规划为主,指标控制为辅”的原则进行分析。本文将广义的镇村绿地分成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公共游憩绿地、防护绿地、自然生态绿地五大类,并细化出24小类,同时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绿地布局模式,拟定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探讨镇村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拓宽了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领域,为构建市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绿地系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我国的物流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物流企业规模小,营销意识薄弱。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只有科学地、合理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品牌战
输电线路覆冰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其引发的倒塔、断线等事故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电网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后的剩余菌渣利用率较低,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造成环境污染。鉴于菌渣中含有较多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可作为一种有机肥料基质进行利用。本课题利用大田
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物流的发展,区域物流的发展也促进了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区域经济、区域物流和博弈论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研究了区域物流对于区域经济的积极作用
免耕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提高水分有效性、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减缓土壤退化,而且能够有效缓解茬口矛盾、节省劳力和能源、减少投入。秸秆还田通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MSN、QQ等即时通讯的出现,博客、微博、3G手机的兴起,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之外一个更加便捷、功能更为全面和强大的传播媒介。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危机不
分析失独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应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人道主义关怀等。
<正>世界人口规模的扩张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的转移,使得许多大城市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城市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消耗的同时却没有为其中的居民提供充分满足其需要的
"弹性"正在国际范围内深远地影响着区域空间的发展、重构与规划。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国内外区域弹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首先,概括了弹性及区域弹性的概念与空间构成,并从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高损耗一直是农产品物流顽疾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文章从冷链运输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采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