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经典Bricker式和改良回肠输出道术对膀胱癌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根治性膀胱切除+经典Bricker式回肠输出道治疗膀胱癌患者24例,同期应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改良回肠输出道治疗膀胱癌患者30例。经典Bricker式回肠输出道是将左侧输尿管从乙状结肠系膜后隧道拖向右侧与回肠肠袢吻合;改良回肠输出道是将回肠输出道的近端从乙状结肠系膜后隧道拖向左侧,双侧输尿管在腹膜外原位与回肠袢吻合。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后期并发症和预后并比较,评估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典组和改良组在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分别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分别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具有可比性。随访了3-75个月,经典组患者的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895%和66.7%,改良组的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916%和71.4%,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心血管意外、肠梗阻、肠漏、回肠袢坏死、造瘘口相关并发症、代谢和营养相关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比较,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后尿漏和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比较,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回肠输出道术与经典Bricker式回肠输出道术对膀胱癌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别,但是改良Bricker式回肠输出道不用过多游离左侧输尿管,保护了左侧输尿管的血供,减少了吻合口张力,减少了输尿管与肠道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尤其是左侧输尿管与肠道吻合口)的发生,减少了对患者肾功能的损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