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机制与动因研究——以我国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转移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在对我国近十年来制造业地理集中和地区专业化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分为东部、东北部、中西部三大区域,并较为系统描绘出这三大区域的主要制造业一级分类的转移路径,得出我国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七类制造业一级分类。接着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整合了比较优势论、新经济地理论和经济政策三大产业转移动因论:要素禀赋和政策因素都作为外因起初始作用,新经济地理因素则作为内因经循环累积作用机制推动产业转移和集聚.在该理论框架下,本文通过对上述七类制造业一级分类1999-2008省级面板数据的转移动因计量分析,得出以下启示性结论:第一,资本存量对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有显著作用,而劳动力要素以及与其相关的劳动力成本作用不明显。在细分制造业实证中进一步发现,相比于设备制造业,要素禀赋因素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影响更为显著。第二,新经济地理因素中,投入产出关联和交通运输成本因素对制造业转移有显著影响,而市场需求因素则有着与预期相反的影响作用。相比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运输成本因素对设备制造业影响更显著。第三,政策因素如对外开放度、政府财政支出等对我国制造业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无直接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最后对如何引导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以实现东中西之间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以及金融创新的大量涌现,传统的银行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许多银行都开始多种渠道业务的探索和建设,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
股利指的是公司的股东按他们所持股份的多少而来分配所得的利润。股利政策是公司把税后所有的收益在股东所得股利与留存收益间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策略。这种政策对于公司的发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可持续发展浪潮。在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环境规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
专业市场是我国国内重要的商品交易平台和流通渠道,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专业市场的功能与地位逐步下降,一些地区的专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