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的研究旨在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穴位移植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并进一步研究MSCs穴位注射与MSCs外周静脉注射的效果相比较,以探索出一条新的、有效的干细胞移植术修复受损心肌的方法。材料与方法: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为模型组、0天穴位注射干细胞组、7天穴位注射干细胞组、0天静脉注射干细胞组、7天静脉注射干细胞组。对梗死区进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穴位移植MSCs是否迁移至梗死区;对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复染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的T染色以观察迁移的细胞是否分化及分化的性质;利用Metamorph Ofline图像分析系统,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高倍视野(40×),测量brdu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Average)。结果:经穴位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在梗死区域内可见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胞核呈棕黄色,说明MSCs经穴位移植后可迁移至梗死区,并且这些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染色(cTnT)阳性,说明这些迁移的细胞已经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而对照组未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0天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rdu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穴位注射组优于静脉注射组P<0.05。7天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rdu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穴位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梗死区,并可以在梗死区分化为心肌样细胞。2、在0天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迁移至梗死区,在梗死区域内存活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穴位注射效果要优于静脉注射。3、在7天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迁移至梗死区,在梗死区域内存活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穴位注射与静脉注射比较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