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由于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肺源性脓毒症更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了解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筛选影响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各项指标对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肺源性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病原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28天时的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非生存组。应用SPSS24.0,规定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连续型变量的ROC曲线,评估单个变量及多变量联合对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24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生存组187例(76.64%),非生存组57例(23.36%)。纳入人群中位年龄为67岁,男性患者178名(73.0%),中位SOFA评分为8分,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163名(66.8%),131名(53.7%)患者入ICU24小时内有发热体征,平均脉搏次数为72次/分,平均呼吸次数为26次/分。75名(30.7%)患者入ICU24小时内诊断为ARDS,113名(46.3%)患者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对肺源性脓毒症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淋巴细胞数、乳酸脱氢酶、超敏肌钙蛋白I、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乳酸、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直接胆红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淋巴细胞数、血乳酸、IL-10与肺源性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率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0.911(95%CI,0.832-0.998),2.692(95%CI,1.2-6.093),0.311(95%CI,0.121-0.798),1.289(95%CI,1.066-1.058),1.009(95%CI,1.001-1.016)(P<0.05)。预测患者28天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BMI为0.558,淋巴细胞数为0.586,血乳酸为0.689,IL-10为0.635。BMI预测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24.1%。淋巴细胞数预测28天死亡率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31.6%。血乳酸预测28天死亡率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65.2%。IL-10预测28天死亡率的敏感性为36.8%,特异性为88.2%。联合BMI、淋巴细胞数、血乳酸、IL-10预测肺源性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预测的敏感性为61.4%,特异性为79.6%。结论1、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老年男性多见,常见体征包括发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多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易导致ARDS,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2、影响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低BMI、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低淋巴细胞数、高血乳酸和高IL-10。3、联合BMI、血乳酸、淋巴细胞数和IL-10可提高对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