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是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模式,该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PPP项目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该资金的回收时间又比较长,因此,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较为有限。对此,为刺激我国PPP模式的发展,促使开展PPP项目的企业提前收回PPP项目建设的相关投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与规定鼓励PPP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我国,PPP资产证券化业务于2017年才正式发展起来。然而,考虑到PPP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为起步阶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国内市场上存续期PPP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仅有10个,我国PPP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经验也有所不足,因此,出于进一步促进我国PPP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目的,本文试图以杭州庆春路隧道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系统性地分析PPP资产证券化业务。具体地,本文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PPP资产证券化市场进行系统性描述,然后开始本文的重点部分,即以庆春路隧道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分析其设立效应、与其他可用融资方式的对比、风险控制、可借鉴的产品设计要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国外PPP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做法及相关经验,具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PPP资产证券化业务。通过研究,本文发现PPP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基础资产、期限、预期发行率等方面与其他资产证券化产品存在较大差异,而出于盘活PPP项目存量资产、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降低PPP项目融资成本、提高PPP项目的运营能力的考虑,我国都有必要开展PPP资产证券化业务。而从庆春路隧道PPP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开展PPP资产证券化业务对杭州市政府、网新集团也都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应。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着PPP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差、基础资产有待丰富、PPP项目期限与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匹配、难以实现真正的破产隔离、收益权转让合规性较差等问题。结合国外WBS、PPP+REITs的相关做法,在今后的PPP资产证券化中,有必要完善交易机制和操作流程、逐步丰富PPP资产证券化产品、着重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创新破产隔离模式、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及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