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的编纂理论与实践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实录》是一部依据清代列朝皇帝在位期间的上谕、朱批奏折、起居注以及其它原始档案经整理加工纂成的档案文献汇编,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对外关系以及天象变异等各个方面,详细记载了清代近300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政。《清实录》的编纂是政府最高行为,其在档案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研究清史必要的重要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角度对《清实录》的编纂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研究。首先,从实录的产生与演变入手,分析《清实录》编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其次,探究《清实录》编纂机构的职官、制度以及编纂人员的遴选、组成,通过对编纂实录的心态的剖析,探析人员对编纂实践活动的影响;再次,详细分析《清实录》的主题趋向、选材原则、编纂流程、体例类型与特点、体例层次与原则、行文风格;最后总结《清实录》编纂的经验教训,为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隐喻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它都被归类在语言修辞研究范畴之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隐喻认知理论,将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层面转变为揭示人类思维
摘 要:城镇的地籍调查需要以地籍图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持,对其进行测绘在整个地籍调查中尤为重要,而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都将有助于提高城镇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本文将对城镇地籍测绘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镇地籍;测绘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82-02  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到土地的价值,将土地资
The synthesis of N-cyclohexyl carbamateattached fluorene-alt-phenylene copolymer (PFPNCC) and the use of PFPNCC as a “ligand-free”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for
资源共享的实践自人类社会产生图书馆就开始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更多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进行。然而,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