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星进入段(Entry,Descent and Landing)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难度最大、失败率最高的阶段,火星进入段分为大气进入段、降落伞下降段、动力下降段和着陆段四个阶段,其中降落伞下降段是决定整个探测任务成败与否最为重要的一环,很多探测任务的失败都是发生在降落伞下降段。降落伞下降段探测器首先弹出降落伞,之后经历伞绳拉伸、充气、喘振和稳定下降等阶段,接着防热罩与探测器分离以打开雷达,为动力下降段提供位置和速度的导航,在预定高度背罩和着陆器分离,着陆器进入动力下降段进一步减速,为安全着陆做好准备。作为伞降段的两个重要技术操作,防热罩分离和背罩分离成为伞降段设计的关键环节。由于防热罩分离期间复杂的气动耦合,导致在防热罩短期分离期间防热罩和着陆器-背罩组合体之间存在吸引力的作用,给防热罩分离带来了困难;同样由于防热罩和着陆器-背罩组合体之间不同的质量和气动特性,两者的弹道系数不同,需要设计合适的弹道系数差使得两者可以实现正分离。在背罩分离期间,由于速度较小,气动耦合没有防热罩分离明显,同时背罩分离着陆器的质量远大于背罩质量,再加上降落伞对背罩的减速作用,使得两者之间的弹道系数差始终满足正分离的要求,所以背罩分离只需要选择合适的触发参数满足动力下降段对于初始条件的约束。为了分析伞降段的动力学规律,本文建立了伞舱组合体的六自由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包括探测器模型和降落伞在不同阶段(伞绳拉伸、充气、喘振、完全充气)的模型;然后对伞舱组合体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总伞绳力和降落伞摆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在不同降落伞摆角下伞绳的受力规律;并通过蒙特卡洛打靶对总伞绳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出总伞绳力的大小和单根吊带受力的最大值,同时通过总伞绳力和单根吊带受力的统计分析,得出总伞绳力和单根吊带受力的分布规律,此外对与舱体动力学特性相关的参量也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对防热罩分离和背罩分离的触发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用马赫数摄动区间和需用马赫数摄动区间的概念,结合安全性判据给出了三种不同防热罩分离触发方式的设计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三种触发方式的优缺点。对于背罩分离分析了背罩分离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背罩分离与动力下降段的联系,得出背罩分离触发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打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表明防热罩分离和背罩分析的设计触发参数可以满足当前任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