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国际田联在1996年对竞走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限制了我国“高步频、小步幅、高重心”竞走技术的发挥,竞走技术急需转型。传统“大步幅、低重心、低步频”技术类型更符合修改后竞走定义,同时“大步幅”比“小步幅”竞走技术类型对竞走技术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实现增大步幅、降低重心的竞走技术难度主要体现在骨盆转动和下肢技术动作中的直膝后扒技术和能力。这也成为初学者学习“大步幅、低重心、低步频”竞走技术所面临的难点。如何使初学者尽快掌握大步幅,低重心的技术对竞走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有重要意义。影响大步幅、低重心竞走技术和能力关键因素是大幅度直膝后扒和髋关节的转动。在进行竞走技术训练时,运动员大多采用的徒手训练的方法。徒手训练时由于人体自由度较大,运动技术不容易控制而很难实现伸髋后扒充分而容易产生屈膝、腾空犯规。这使得良好的直膝后扒技术在徒手情况下很难建立动力定型。因此徒手竞走技术训练不利于竞走初学者掌握直膝后趴技术。目前竞走力量训练中较多采用负重的力量练习形式,此类练习中大多是通过抵抗方向向上的阻力训练来提高竞走专项力量。但是竞走腿部技术动作直膝后扒的完成需要练习者完成充分向后的扒地,因此如果练习中可以给予人体水平向后的一定阻力,那么将有助于直膝后扒充分、增大步幅、降低重心,尽可能避免腾空和屈膝犯规的出现。目前练习方法中有学者提出辅助人员利用绳索在练习者身后给予阻力,帮助练习者进行水平方向力量训练,但在实际训练中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练习者和辅助练习者要有很好的协调控制能力,两者节奏要一致,需要很好的配合。其次,阻力大小不好控制,这种需人工配合的长时间竞走练习会占用和牺牲很大人力。竞走中有练习者采用拖轮胎进行竞走力量训练以提高竞走能力,但本研究中认为这种练习形式对直膝后扒技术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目的:为提高竞走技术和能力改进现有竞走练习方法,运用水平抗阻理念提出髋受力近水平抗阻竞走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有效掌握大步幅、低重心竞走技术,提高竞走技术教学效果。方法:实验对象为24名普通大学生,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人。实验组采用髋受力近水平抗阻竞走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进行竞走练习,对照组则采用徒手技术训练和杠铃蹲起力量训练。为期两个月的竞走训练,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三个不同频率和100米最快竞走速度下实验前后两组实验对象竞走表现。并以此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三个不同频率和100米最快竞走速度下实验组的各项运动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后,两组数据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髋受力近水平抗阻竞走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能够帮助初学者规范直膝后扒技术,促进髋关节的转动技术提高,有效提高竞走技术。2.髓受力近水平抗阻竞走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在培养初学者直膝后扒能力、提高竞走能力方面效果明显。3.髓受力近水平抗阻竞走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能够使初学者在更短时间内的掌握大步幅、低重心、低步频的竞走技术和提高竞走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竞走教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