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儒家文化圈,地缘相近、文源相通、人缘相亲。20世纪60年代起,韩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汉江奇迹”。有医学专家指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竞争会日益激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焦虑症、抑郁症、孤独症等心身疾病的增加。1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也飞速增长,面临着与韩国类似的景况。因此中国读者可以以韩国为前车之鉴,通过阅读韩国的相关书籍来观察韩国心理学界面对这种状况给出了怎样的答案。翻译是交流信息、疏通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2身为韩国仅有的五位国际精神分析学家之一的李武石在中国已有两部其作品的译作出版。其代表作《李武石的心》是一本精神分析学读物,自2011年在韩国出版以来,好评不断。该书语言平实易读,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潜意识,帮助读者学会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饱含了李武石作为精神分析师从业30多年来的丰富经验。因此译者选择翻译《李武石的心((?))》的第一章到第三章,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翻译实践报告。该书属于心理学文本。曾有翻译学学者指出:在文学和非文学文本之间,存在一些中间类型的文本,其中包括心理学,这些文本的措辞与内容是否同等重要,以及翻译时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原文字面,取决于文本自身的写作质量以及文本的严肃程度。所有这些中间性题目使用的都是非文学语言。3译者分析认为该书论述专业概念时逻辑严谨,描述心理状态时文笔细腻。翻译时如何在理性和感性之前切换自如,是一件十分有挑战的事情。这不仅需要译者为文本的准确度负责,还需要译者为读者的阅读体验负责。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第一章前言部分介绍了非文学文本中心理学文本的韩中翻译现状,探究了翻译《李武石的心》这本书的意义所在。第二章翻译项目描述部分译者先概述了自己的翻译项目,然后介绍了该书与该书的作者。第三章翻译过程部分译者介绍了自己是如何进行译前准备和分析以及译后校对的。第四章则从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分析了几个重点词句,译者以专业术语的翻译以及归化策略的应用为重点,以词语的引申、转化,句子的语序调整、增译为难点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译者本人尚需提高的部分以及给有关研究者的一些建议,包括翻译应当学会有意识地运用翻译技巧、学会查阅平行文本和使用工具来佐证自己的翻译准确度、学会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来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