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林资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也是我国森林经营的主要对象。天然林资源的发展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一个立足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国家工程。它既是构筑国土生态屏障的重大措施,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资源的重大举措。天然林保护工程自2000年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工程的实施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和不足,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对保障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分类和归纳的方法,找出了研究区域天然林保护工程在设计、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对策,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充分肯定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从工程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制约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的13个主要问题,即天保工程资金静态预算问题、社会保障政策及职工权益问题、天保工程能力建设问题、人工林经营政策问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林区后续产业发展政策滞后问题、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问题、地方财政收入减少问题、企业所欠银行债务问题、政社性人员难以落实问题、野生动物危害问题、公益林计划任务管理及天保工程实施期限问题,值得关注。2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及现代林业理论等知识基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对策。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1)科学地调整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确保资金投入合理有效;(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参保人的权利;(3)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4)扎实开展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加强工程实施的科技支撑;(5)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加强山林权属管理,确保资源安全;(6)稳妥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不失时机地实施生态移民政策;(7)加快发展天保工程区后续产业,提高天然林区自我发展能力;(8)开展天保工程区社区参与工作;(9)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及工程管理法制建设,适当延长部分地区的工程期限;(10)大力发展人工林,促进天然林资源保护;(11)适度开展示范点建设工作;(12)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13)加强天保工程生态监测和效益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