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一方面,在社会分化加剧、利益分歧不断显现和社会稳定存在隐患的国内背景下,越来越凸显出对于意义共同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世界现代性语境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影响下,原有的意义共同性遇到了困境。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欧美软文化的入侵等,国内的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以及价值取向愈来愈趋于多元化。为电影的复兴提供了新的扩展空间,对原有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以及价值取向进行意义变革,完成一种“重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新世纪中国商业电影文本。通过分析其对共同意义的表达,考察新世纪商业电影是否对原有“共同意义”进行了解构与重构。为了凸显“共同意义”的变与不变,也会选择新世纪前的电影文本作为比较。本文主要使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方法,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语境,探析电影体现了怎样的诉求和认同,挖掘电影叙述背后的深层意义。所选电影文本,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又在建构着何种“现实图景”,或者说创造着何种新的共同意义。分析“共同意义”的重塑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加深还是弱化。在商业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时,研究重构后的“共同意义”的影响,进而分析利弊,得出经验提出建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个人对自身角色的寻找、群体生存状态的追寻、生活地域空间的转移等论题入手,更有力的勾勒起自己对研究对象的论证。关于本文的论证结构,将从自我、社会、文化、国家认同四个层面来建立,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商业电影在四个层次中对共同意义的解构与重构。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从历史的视野中研究新中国成立至新世纪前其他电影类型如何建构了共同意义。第三章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商业电影是如何对传统意义进行解构与重构。第四章研究重构后的意义传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影响,进而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分析中国商业电影对“共同意义”的建构与重构,得出了其对现代社会有着正负相关性的影响。正相关性的影响体现在:道德净化与多元主题。具体阐释为,更多元的文化观替换了中国电影中的道德主题,发扬传统道德伦理和揭示社会道德缺陷的影片互为补充,使中国商业电影文本意义里“正视道德危机的焦虑”替换了“道德理想主义的乐观”。人们更加重视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强调个人价值,价值主体性意识增强。负相关性的影响体现在:缺乏价值判断,偏重感官娱乐的展示,对共同意义的重构得到了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