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的中国游客形象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形象分析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2月,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自此,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稳步上升。与此同时,媒体中对于中国游客行为的讨论也逐渐增多。为减少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提升其国际形象,中国政府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下发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及引入了不文明游客黑名单。为了能够在坚实实证数据的基础上,就改善中国游客形象以及国家形象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本文对德语媒体中的中国游客形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从形象理论以及语言学形象分析方法(LIma)出发,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和传播学视角下的框架概念结合起来,对德语媒体中涉及中国游客的报道篇章进行研究。研究的语料库由Nexis Uni数据库2007至2019年上半年期间收录的涉及中国游客的报道构成。这些报道来自十家有代表性的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报纸,共计1293篇。在检索报道的关键词方面,为了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运用RQTR方法对搜索关键词进行了扩充,并首次在此方法基础上引入了搜索关键词检验程序。本研究所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用语言学手段探究并描述德语媒体中的中国游客形象,二是哪些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或路径尤其适用于媒体形象研究。本文从这两个研究问题出发,通过对语料的实证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一、通过结合传播学视角下的框架理论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如关键词研究、词簇研究和搭配词研究等,本文得出了德语媒体关于中国游客报道的内容框架,包括五大重要方面:喜好、评价、事件、数据和政治。据此得出的中国游客的媒体形象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大多数中国游客选择跟团到欧洲旅游,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地。2)中国游客经济基础好并且热衷于购物。他们对于购物为主的旅游十分喜爱,且其消费额居世界之首。3)中国游客十分重要且受欢迎。他们促进目的地经济的发展,是受欢迎的顾客群体。4)中国游客十分扰人,甚至是没有教养。由于中国旅游团规模庞大,经常十分拥挤,造成了很多不满。5)中国游客具有特殊的偏好。他们倾向于使用电子支付,拍照特别多,并且对马克思故居尤其感兴趣。二、由于媒体形象错综复杂,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形象研究应当结合不同的具体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结合不应仅仅是方法的罗列和堆砌,而应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因此,本研究提出和采用了双层次结构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设计,是对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进行形象分析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实证分析证明,该实验设计在提取大数据中媒体形象方面收效良好。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本研究通过分析关键词和词簇,对语料进行了总体研究,得出了报道的核心框架,并将其用作之后研究和描述所依据的范畴。关键词研究和词簇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对语料进行总体计算,得出语料中所包含的重要主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游客在德语媒体中的形象进行了细节研究。细节研究从第一步得出的框架出发,有针对性地探寻每一个框架方面所涉及的具体细节。细节研究的研究重点不再放在一般性的关键词上,而是放在在相关表达(中国游客的相关表达)的搭配词以及语境上。如上文所提,特定句法结构中的重点搭配词的选择,依据的正是关键词研究和词簇研究得出的框架。通过这两步,本研究在大量文本数据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精准地得出了中国游客在德语媒体中全面而具体的形象。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为提升中国游客形象提出三点建议:一、中国政府应要求旅行社做好行前培训工作,以帮助游客熟悉目的地的国情文化:应当支持和鼓励组建小型旅游团。二、中国游客应学习和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并尽可能选择小型旅游团出行或者自由行。三、中国媒体应当避免在报道中国游客负面新闻时夸大其词。本论文的学术价值与创新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研究内容上,本文对中国游客在德语媒体中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研究,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二、研究方法上,本文提出和采用了双层次结构的语料库语言学形象研究设计,并对研究涉及的部分现有研究方法进行了优化。此外,研究通过应用Python脚本语言和正则表达式,解决了语料处理方面的几个技术难题,如自动清洁元数据,自动提取包含特定结构的句子等。
其他文献
本文以消费者知情权为视角,分别介绍了欧盟采用的以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为目的的强制标识制度与美国采用的将消费者知情权摆在“实质性差异”之后的自愿标识制度及两种制度的立法模式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在国际法视野下消费者知情权是否可以作为强制标识的唯一依据,也探索了美国提高对消费者知情权重视程度的可能性。本文对欧盟和美国采用不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不仅仅满足于在城市工作获取一定的工资报酬,他们更渴求能够全方位地融入城市,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特有产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其市民化趋势已成为历史必然。但当前,由于受到制度因素和相关非制度因素的干扰,如城乡二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职能部门的担忧、市民的偏见、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等,我国农民工市
交替传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口译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时效性强。讲者讲话时,译员一边记录,一边进行信息处理。讲者结束一段发言后,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开始口译,并且要忠实,流畅地传递讲者的想法,构建讲者和听众之间互相理解的桥梁。而在口译的过程中,译员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原文有冗余信息,主语缺失或不明确,口语化特征明显,缺少逻辑等。译员如果无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成功完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内引来了大量的务工人员入驻,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外来人员为了解决住房问题,纷纷选择在城市周边的村落入住,经过不断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之后,村落逐渐形成了“城中村”。由于城中村的电路改造速度低于用电增长速度,导致城中村供用电负荷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选取广州番禺区典型的城中村——N村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了N村周边的产业发展背景及其现状;其次对国内
本毕业设计采用新闻作品的形式,选用解释性报道体裁,试图选取中国第一渔村作为切入点,以桐照渔村近十年来随着政策变动而引发的种种改变为背景,观察生活在这座渔村中的90后本土村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生存境况与情感诉求,通过群像式的描写力图反应渔村90后青年在时代变革下遇到的种种问题与情感状况。毕业设计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新闻作品,以李泽鑫的生活经历作为全文的主线以串联全文,分为“引子”、“背景离乡
社会资本概念在1985年由布迪厄明确进行了界定,在此之后,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随后普特南将这一概念全面引入经济和政治研究领城并得到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大量学者进行研究,与之相关的社会科学文献数量呈现指数式的增长。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索了社会资本对个人、公司、社会,甚至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普遍认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制度、关系、态度与价值观念的综合体,对
中国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占全国人口 70%左右,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就能最大程度的解决好中国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解决三农的主体—农民问题。而农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幅度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处于社会的最底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收作为商业土地,征地拆迁的地方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农民希望通过征地拆迁获得更大的利益,而政府或开发商的预估成本有限,两者不得不展开博弈以寻求利益的均衡点。在南京D社区,为了解决征地拆迁的矛盾,当地政府、村干部和村民根据村民自治的原则创造出一种新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家户代议制。家户制传统虽然在历史上几经削弱,依旧是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制度
区域品牌国际化是区域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因跨国经营中文化、制度及认知差异的存在,区域品牌往往难以被东道国消费者接受,导致国际化进程以低效益形式进行甚至难以进行。而已有理论对区域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如何获得东道国消费者接受还未有充足的讨论。本研究聚焦于区域在国际化市场中的角色,基于道德合理性视角开发了区域角色定位策略,构建了区域角色定位策略与东道国消费者接受概念化模型,并通过收
提到近代日本的思想一定会涉及到脱亚论。但是,在同时代“日中连带”和“亚洲只有一个”等兴亚思想多为民间人所讨论。这些思想多为早期亚洲主义的思想。亚洲主义思想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被提出,随着历史的发展亚洲主义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所以竹内好给亚洲主义下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因此提倡亚洲主义的亚洲主义者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主张,其性质也不可简单概括为“亚洲主义”一句话。亚洲主义最小限度的共同点就是“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