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烤烟是一种典型的农业经济作物,是中国大宗出口农产品之一,烟草业对中国税收有着极大的贡献。当前中国烟草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烟草农业尚处于高成本、低科技的发展形势中,仍存在生产成本偏高、种植效率偏低的问题。此外,烟草业还是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从生产到售后都有着众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如烤烟种植时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会产生较多温室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等),烟草工业部分机械和能源的使用等会产生碳排放,以及售后烟民吸烟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碳排放,每一环节都对环境产生影响。中国于2003年正式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全球控烟控碳环境下,中国因碳排放量大而存在较大的碳减排压力。在这样的控烟控碳环境下,烟草业要想确保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实现行业发展目标,必须在烤烟种植发展的改善过程中,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低碳经济之路。那么,如何才能确保中国烤烟种植走低碳环保经济之路,实现持续平稳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目标时,烤烟种植效率与碳排放效率各自呈现什么状况?两效率变动趋势间存在何种关系?哪些因素能够促进烤烟种植效率?哪些因素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效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中国烤烟种植业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形势、确保中国烤烟种植走低碳经济环保之路、实现持续平稳发展。综上,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旨在考察相同因素对中国烤烟种植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是否存在不同影响,从而为中国烤烟种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最终对中国烤烟种植效率和碳排放效率进行有效控制。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中国烤烟种植研究现状和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次根据中国烤烟种植业历年数据,依托于DEA-Malmquist指数分析实证分析其种植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总结出中国烤烟种植效率和碳排放效率基本特点与演变规律;再次在此基础上,结合静态Tobit模型和动态GMM模型深入分析中国烤烟种植效率及其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前述实证研究结果为烤烟种植业管理和持续健康发展对策制定提供参考意见。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烤烟种植效率增长主要受技术进步和政策调控影响。本文通过对烤烟种植效率的测算发现,种植效率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为两年,并且以2.9%的平均速度增长;通过对种植效率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影响种植效率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呈增长状的省份种植效率也增长,技术进步下降的省份种植效率也呈下降状。除了技术进步外,政策调控也对烤烟种植效率具有极大影响,种植效率基本都跟随着政策要求而波动。2.碳排放效率也存在波动现象,但未形成周期性波动。通过对碳排放效率测算发现,碳排放效率存在无周期的波动,在研究期间大部分时候碳排放效率都在相对下降,只有4年出现效率增长。3.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政策支持、强化防灾减灾体系能有效提高种植效率并降低碳排放效率。通过实证分析对比分析发现,首先,烤烟产值增加能有效抑制碳排放效率,而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能促进种植效率提升,还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效率,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可控因素;其次,受灾面积的增加不但会降低种植效率,同时还会提高碳排放效率,而碳排放的增加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增加,最终陷入恶性循环;最后,增加修理维护支出能有效促进种植效率提升,而增加农膜使用量则对种植效率无显著作用,却会导致碳排放效率的增加。最后,本文建议完善烤烟种植技术研发与推广机制,提高种植技术效率;采取差异化管理,针对性调控各省效率;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有效实现效率管理;加强烤烟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促进烤烟种植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