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型生物对聚球藻有机物质的利用和转化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v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微型生物被誉为全球微观尺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洋碳循环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热点。海洋“微食物环”和“微型生物碳泵”理论强调了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推动了海洋有机碳的代谢转化与归宿,同时也推动了海洋氮、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是上层海洋活性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浮游植物和异养细菌之间,特别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和异养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不仅塑造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多样性,而且促进了海洋碳循环过程。聚球藻在全球海洋都有广泛地分布,而且是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本研究以聚球藻作为初级生产者的代表,在实验室中探究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XM-24与其共栖异养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分别在寡营养海域和富营养海域进行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XM-24来源有机物质的添加培养实验,深度剖析了聚球藻来源有机物质与不同环境异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有机碳的代谢转换过程,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室内Synechococcus sp.XM-24培养体系中,根据聚球藻的生长情况,72天的培养可分为四个阶段:适应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和衰亡期。体系中POC浓度变化与聚球藻丰度变化是相一致的。黄杆菌(Flavobacteriales)、玫瑰杆菌(Roseobacterclade)、γ-变形菌(Gamma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体系内主要的共栖异养细菌类群,并且在培养过程中群落结构发生了演替变化。2、在南海寡营养培养实验中,有60-73%聚球藻来源有机物质(Synechococcus-derived organic matter,SOM)在9天左右的培养过程中被微生物群落所降解利用,同时观察到了磷酸盐的快速再生。SOM的加入改变了原位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Gamm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是培养体系内的主要活性微生物类群,并且在培养过程中呈现了交替演变。Gammaproteobacteria是体系中响应最快的微生物类群,是SOM最主要的降解者,并可保持优势地位,体现了它们对新鲜有机物质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其生活方式的灵活性。3、在厦门近岸富营养环境培养实验中,SOM可以快速地被微生物所降解利用,并且微生物介导的SOM降解过程也推动了氮和磷元素的再循环。四种荧光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变化说明了微生物可以利用、修饰和转化SOM,从而影响DOM 的生物可利用性。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和奇古菌(Thaumarchaeota)是培养体系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在培养过程中的演替变化说明了微生物类群对体系内有机物质的质与量的积极响应和反馈以及它们代谢方式的多样和灵活。基于TOC消耗速率确定的三个阶段对应于NH4+、NO2-和NO3-的转化和积累过程,以及在培养中后期占优势的Thaumarchaeota,和后期Nitrospinae/Nitrospirae相对丰度的升高,说明了微生物介导下硝化过程的发生,展现了在微生物介导的SOM降解过程中碳代谢与氮代谢的耦合。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和傅立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er,FT-ICR MS)对厦门近岸富营养培养实验中有机物质变化进行了追踪。GC-MS分析出的POM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类、芳香族类、烷烃类和醇类等。脂肪酸类化合物在培养前中期有较高的相对比例,并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培养后期芳香族类化合物和烷烃/烯烃类化合物相对比例明显的增加了,体现了微生物对POM组成结构的改造。FT-ICR MS结果说明了培养体系中的DOM组分在持续发生着变化,一部分DOM分子可以快速地被微生物所降解利用,一部分DOM分子的相对强度在培养前后发生了改变(下降或上升)。180天的培养证实了微生物倾向于降解利用氧化状态相对较高的DOM分子,并且与C4组分(较惰性)正相关的分子有更低的O/C比和H/C比。
其他文献
治理理论被引入国内20余年来,经历了一个从引介传播,到反思争议,再到本土话语重构的演变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受顶层设计的政策议题引领、地方探索的治理经验吸引,治理话语从以西方“治理”理论为价值预设的原教旨主义,或转向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或重构为以中国经验为根基的本土话语。现有基于中国经验的本土化治理研究,从党政体系内部的整合协调方式、内外的互动联合方式以及治理的核心价值诉求等方面展开。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它在分子和临床预后水平的高度异质性特征,给治疗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研究发现,核受体Nur77通过调节代谢重编程,从而发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在小鼠模型中,我们证明了敲除Nur77(Nur77-KO)可促进自发性乳腺癌小鼠模型(MMTV-PyVT)和化学试剂(MPA-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发展,而在MMTV-PyVT
碳元素以它成键的灵活性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碳同素异形体材料,更有着多种多样的物理性质。纳米材料领域的开启为碳同素异形体材料性质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两种新型的二维石墨烯同素异形体材料以及它们的纳米管。特别是,我们首次构造了这些纳米管材料和其中一种二维石墨烯同素异形体材料,并使用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电子结构性质。此外,还模拟了一种氮掺杂的碳纳米管材料的电
肥胖容易引发多种慢性代谢疾病,且近两年肥胖人口的迅猛增加给人们越来越多的压力。脂肪酶抑制剂作为抗肥胖特效药,因在肠道内作用,对中枢神经无副作用这一优势,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从酶分子动力学,细胞水平和动物学模型层面对脂肪酶抑制剂抗肥胖药物的筛选及抑制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首先从50多中化合物中筛选出5种脂肪酶抑制剂:糠酸、儿茶酸、草酸、水杨酸和甘醇酸(IC50分别为2.2、13.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监测和水样分析对于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于将水样采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的传统方法,原位检测/监测的方法和仪器能更加快速、直接、准确、实时地获取数据,因此在众多水环境检测/监测方法和仪器中极受青睐。现有的商品化或较为成熟的研究型原位自动分析仪器所采用的泵、阀和检测器均较昂贵,故仪器的总体成本较高。另外,如何在仪器应用过程中妥善保存并取用反应
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少先队工作以"红色教育"为主导,在学校少工委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少先队员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围绕着"颂党百年辉煌做新时代少年"为主题,讲好儿童化政治;队员们学"四史"守初心,摘录红色格言,制作红色书籍推荐小报和红色手抄报,参观常熟党史馆,讲述常熟的"四史";队员们在常熟市少工委的带领下寻访了尚湖镇河金村黄草塘,参观了常熟市第一
期刊
精子发生是一个受信号严格调控的连续分化发育的复杂过程。研究表明,在精子发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长链非编码RNAs表达,其中许多lncRNAs可以通过与特定蛋白或RNA结合,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调节因子。目前已经发现几个lncRNAs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特别是在减数分裂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减数分裂精母细胞中的lncRNAs数量巨大,寻找出调控减数分裂关键的lncRNAs,并进行相应
电化学储能由于优异的能量密度,出色的稳定性、价格低和环境友好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锂电的长续航、便携化、柔性化有了更高的需求。本文针对目前锂/钠/钾离子电池中电极材料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和柔性差等问题,对柔性电极材料结构进行设计合成,采用复合法、负载法以及静电纺丝三种手段制备了石墨烯基,碳布基以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自支撑电极,并对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全无机的CsPbX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因具有窄带发射,发射光谱、禁带宽度随卤素组成可调以及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而有望用于照明、显示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然而,钙钛矿量子点因受湿度、光照及热辐射后的发光不稳定性以及自身的离子交换性问题严重阻碍了钙钛矿量子点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实际应用。尤其是钙钛矿量子点在LED应用中,因受到LED芯片连续工作后的光照和热辐射后,导致钙钛矿量子点团聚或结构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