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啤酒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高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啤酒企业要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解决污染问题,必须推行清洁生产管理。我国啤酒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实践较晚,清洁生产管理水平较低。本文在阐述清洁生产管理理论基础上,以重庆啤酒马王乡分厂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啤酒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结合清洁生产管理理念和针对重啤存在的问题,构建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体系框架,提出清洁生产管理具体措施以及保障机制。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清洁生产管理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协调组织内和生产中的各种关系,通过技术、管理与相关保障措施,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资源利用和环境排放的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啤酒企业产生的污染不能仅仅依靠末端治理,应该从源头入手,走清洁生产管理之路。
(2)对啤酒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表明:标准煤与电能的消耗量偏大,物料的消耗也大于一般水平,资源的利用和同期国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啤酒生产对环境影响负荷最大的是富营养化,源于酿造和包装过程大量废水的排放。企业的清洁生产工艺设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清洁生产过程没有对目标消耗确立有效的资源量化的前馈控制标准;对职责的明确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清洁生产管理责任机制。
(3)构建啤酒企业清沽生产管理模式要把握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目标性、物流的闭合性、生态无害化、生产组织的合理性原则。在系统结构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国家、企业、环境以及公众四个层面。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运作在技术改进、控制管理和职责明确方面要有具体操作方案。技术支持包括: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多种技术渠道,采取节能减排具体措施。清洁生产控制方案包括:明确计划目标,建立控制系统,定期审核验收。清洁生产责任落实包括:确立组织机构与职责,实行分级管理机制,目标考核与激励。
(4)为有效清洁生产管理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内部保障,主要有制定企业环境方针与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清沽生产文化,建立绿色供应链系统,建立清洁生产基金。二是政策保障,包括强制性机制,激励性机制,支持性机制,压力性机制。三是战略层次的保障,包括争创“环境友好企业”,申请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实行环境会计制度,啤酒产品数据管理(P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