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入网预测和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化石能源枯竭的问题出现,以清洁能源为驱动力的电动汽车广受关注。由于电动汽车的推广政策和环保特质,其规模发展速度迅猛。然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充满随机性和复杂性,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入网会加大电网的负担,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分析电动汽车的历史充电负荷数据,根据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间序列的特性分析建立以数据驱动的数据挖掘模型,完成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准确预测。然后通过电动汽车的预测信息完成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V2G有序互动,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的入网控制。本文以西南地区某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为研究基础,数据来源是该地区电动汽车监控平台搜集到的该地区真实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数据。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解和集成学习方法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电动汽车的原始充电负荷时间序列过于复杂所呈现的规律性较差,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原始的充电负荷时间序列进行加性分解。在利用集成学习方法进行预测时,分量全部输入到基学习器中进行学习输出会导致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增加,误差变大。使用模糊熵方法对所有分量进行模糊熵值的计算,复杂度计算值相同的分量进行合并处理。合并后的分量按照含有特征频率信息的丰富度分为高频子序列和中低频子序列,高频子序列选择LSTM基学习器,中低频子序列选择SVR基学习器进行集成输出。此外,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还与温度、湿度数据和前一日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时滞数据有关。温湿度数据、基学习层的输出和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时滞数据一起输入到元学习层的全连接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输出得到最终模型的预测结果。通过与其他经典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次,提出了基于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分群互动控制策略。通过电动汽车的能量边界模型将具有相同充放电负荷特性的电动汽车进行分群管理。控制调度中心根据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与居民区常规负荷预测计算电网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容纳能力,并且根据该计算值下达电动汽车充放电指令。电动汽车根据相关综合指标的计算值作为响应充放电调度计划的优先级指标,电动汽车的分配功率需满足其自身的充放电约束并且响应功率总和不能高于负荷调度值。最后以电网负荷波动最小和电动汽车充电花费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电动汽车在时间上分布的最优充放电调度计划,该方法能有效的降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给电网带来的波动影响,减少用户的充电费用。
其他文献
口服给药因给药便利性和良好的患者依从性,被认为是理想给药方式,但口服给药经过胃肠道环境会导致药物利用率降低。玉米醇溶蛋白(Zein)因具有强疏水性、抗胃酸、抗消化酶分解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口服给药的优良载材。但Zein颗粒在生理环境中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本文以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o)为模型药物,针对Zein颗粒存在的缺点,利用琥珀酸酐(Succinic
风力机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叶片被誉为风力机的“心脏”。风掠过叶片表面时会对叶片产生压力差,在航空航天领域,把流体对固体的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气动性能。研究叶片
如何解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生态学家提出了多种解释物种共存的理论和假说,其中就包括Janzen-Connell假说。Janzen-Con
现有的城轨交通车辆多采用直线感应电机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但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效率低、推力密度低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利用时移地震储层监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气储层在三维空间随时间的动态性质。目前,发现常规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全球原油剩余探明储量正在快速地被消耗。因此,对
地震物理模拟是用超声波模拟地震波,在小尺度物理模型上模拟野外地震勘探的一种正演方法,可以研究地质体内波场特征、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问题。实验室地震物理模
目的:观察三才连梅颗粒对气阴两虚型T2DM患者血糖波动、低血糖、药物剂量、中医证候及疗效的影响;探讨三才连梅颗粒在改善血糖波动方面的临床价值,为运用中医药减少血糖波动
竹塑复合材是一种以竹材和塑料做为原料的一新型绿色、生态、环保集一体的新兴材料。本文采用X射线作为检测手段,在对竹塑复合材不损害表面及物理结构的情况下,对其内部缺陷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具有相关性,但缺乏直接证据且机制不清。本研究利用体内、体外试验观察PFOS对AS发展的影响并探
随着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化、高精度化趋势的日渐发展,功率变换器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隔离型DC/DC变换器相比非隔离型,在进行EMI分析时需要针对高频变压器建立阻抗高频模型与差模(Differential Mode,DM)、共模(Common Mode,CM)噪声模型,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因此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