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贸易经济有蓬勃的发展。但近年来,贸易增长速度放缓,提升产品质量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型增长方式。以往盲目追求经济而忽视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引起重视,我国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企业在生产贸易过程中遵循环境保护守则。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因此,研究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有深刻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出口贸易增长缓慢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背景,明确了寻求质量为新契机的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环境规制作为环保措施的必要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比较与综合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环境规制和出口产品质量的两个独立研究命题间找到相结合点,为这两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及采用权威指标进行分析更具有代表性。
  在文献综述部分,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以往研究出口产品质量的定义、测度、贸易理论和影响因素以及环境规制的定义、测度和对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本文主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一是在绿色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环境规制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分析;二是在不同行业条件下这两者的关系。
  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本文提出了环境规制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机制:一是环境规制通过增加的规制成本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提升产品质量的投入被压缩,不利于产品质量提升。二是环境规制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提升产品质量;环境规制刺激企业对新产品的创新和对相关工艺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具体是何种效应更强需要根据我国具体情形做出分析。本文认为,当环境规制从弱到强,创新效应低于成本效应,随着环境规制越加严格,创新效应高于成本效应。原因是当环境规制从弱变强的过程中,我国环境规制所推动的研发创新动机小;研发创新过程漫长,可能由于产品时间长造成产品研发成本高于预算;研发产出率和转化率低;环境规制的成本较高。随着环境规制的不断加强,创新效应明显突出,通过技术创新的乘数效应使得对经济的增长远大于创新所需要的投资,通过成本优势使得单位成本降低。
  在实证分析阶段,本文选取2003年-2010年中国19个行业对外出口产品质量和环境规制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结果回归,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先降低产品质量,但当环境规制到达一定水平后,反而会提升产品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如果企业面临严格的环境规制,所付出的代价较大,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使得呈现下滑的趋势;但随着规制不断的加强,企业承担规制压力过大,转而通过创新活动提升产品技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不同行业对环境规制的敏感度不一样,将样本数据中涉及的19个部门,分为重污染行业和轻污染行业进行分类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在轻度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倒“U”型,环境规制先对出口产品质量有促进作用然后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对于轻度污染的行业来说,轻度的环境规制能刺激企业进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但过于严格的规制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在轻度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U”型,环境规制先是对重度污染行业有限制作用,降低出口产品质量,后在创新等作用的刺激下开展研发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同时,采用增减变量和GLS估计方法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用滞后一期方法验证了内生性问题。
  通过对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的检验,结合理论和实证结果,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加快创新进度,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二是采用适当的环境规制方法,针对不同的行业设置不同的标准,使得环境规制成为高效有利于环境和经济的工具。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大量生产资料的投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破坏性增大,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水体和土壤污染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人体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其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多变化,消费者个性需求的相对匮乏与物质生产相对丰富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亟待转型,传统的刚性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此背景下,柔性制造生产技术应运而生,传统刚性生产模式时,企业只能利用单一生产线生产一种产品,进行大批量生产,而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单一生产线上小批量、多产品生产。因此,柔性化、智能化、迅速化的生产方
学位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模块化生产的不断应用,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愈发专业,联系愈加紧密。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创新往往对整个产业的最终消费市场产生决定性影响。以手机行业为例,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SOC芯片往往决定了整部手机的质量和最终消费市场的规模。而上游企业的创新激励与创新行为带来的利润密切相关。因此,当下游企业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势必会带来中间投入品定价的博弈进而影响利润和上游企业的创新决策,同时上游企业
学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合作研发网络对于知识流动、技术创新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所以明确影响合作研发网络演化的因素以及找出影响的作用机理,对于促进主体之间演化良好的合作研发网络、提升主体的合作研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钢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是具有普遍推广应用价值的关键性工艺和装备技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需要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对于合作研发的需求程度也在逐渐升高,主体之间演化了结网并逐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和举足轻重的海外直接投资国,同时也正在由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不论是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大幅上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规模不断膨胀,成为跨国企业国际化的后起之秀。然而企业国际化也面临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大多源自外来者劣势,尤其是在东道国市场与来源国市场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市场间差异较大往往意味着在国内市场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并
学位
企业的商业模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市场、政策、经济等的变化会使企业原来的商业模式不再适合新的环境,想要持续发展的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商业模式以适应新的竞争需要,而商业模式创新最大的阻力来源于认知阻力,人们对于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不对称的市场信息,会影响决策产生及转变。尽管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功能创新所引发的,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全面的工作,只能依靠企业家在企业中占有特殊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创新研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成功创新需要很多条件,企业或是由于缺乏研发资金、市场需求信息,或是受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独立研发的效率普遍偏低。因此,纵向合作研发成为企业进行非核心技术研发的有效途径。以零售业为例,与上游制造商进行合作研发的零售商主要是一些大型零售商,例如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对参与合作研发的上游制造商进行分类,可按照企业规模分为大型制造商与小型制造商。零
学位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产品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而剧毒农药、化学肥料、不可降解农用地膜等对我国农业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畜健康的威胁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活动既涉及上游农资原材料的供应、使用,又涉及下游农产品的使用以及农产品生产链条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不同的环节需要采取不同的环境经济政策。因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需要确定相
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艰难的经营环境,企业都在寻求技术革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是用以经营及改善已有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所必须的知识。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对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有了新的展望和规划。近年来,国际并购作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国际并购也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国际扩张的主要途径,其中以获取目标企业技术为目的的海外技术并购,成为了中国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竞
学位
自“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发展迅速,尤其是以发达经济体为首要投资目的地的逆梯度OFDI增长惊人。与此同时,世界进出口贸易却不容乐观,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已失去传统制造业出口高速增长的优势,加上全球贸易保护势力的抬头,出口规模出现持续下滑现象。因此,研究快速增长的逆梯度OFDI对出口贸易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