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倦怠及社会学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心理倦怠是运动员运动兴趣丧失、运动训练积极性下降和运动员退出运动生涯的重要原因,大多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都经历过倦怠发生的情形。为有效检测和评价我国大学生网球运动员运动员心理倦怠,本研究通过对参加第十六届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的116名运动员,通过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运用我国体育心理学常用量表中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根据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组别等不同变量,了解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心理倦怠的相关情况;并结合《运动员比赛满意度和训练满意度量表》进行研究,结论和建议如下:1、我国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存在心理倦怠的现象,整体心理倦怠程度偏低,呈现出积极备战的心理状态。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组别的运动员心理倦怠水平存在差异,但不显著。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的心里倦怠差异最大,不同年龄心理倦怠程度差异最小。2、运动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八个因素中,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情绪应激有显著差异,其余各因素P值都大于显著性水平;自我效能因素因男女性别差异最大,体能因素因不同年龄差异最大。3、通过对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度调查,运动员对教练员满意度的评价差异最大,其次是对运动组织的满意度、对队友的满意度,最小的是对个人满意度。从各分量表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运动员对运动组织满意度、自身满意度、教练员满意度和队友满意度与心理倦怠成负相关关系。4、我国网球运动起步较晚,举国体制的特殊性在很多层面上制约了网球运动的发展。网球专业运动员的培养与投入,网球赛事的组织,不合理的训练安排,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辅助设施不够且分布不均匀,训练和比赛的压力,职业风险,文化修养,心理发展环境,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因素都是运动员心理倦怠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研究针对当下中学语文课堂所面临的困难,通过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和文献分析法,具体研究“生本教育体系”的核心概念以及其实施情况。对一些不规范、不正确、无目标的中学
近代国立综合性大学心理学科课程伴随着“西学东渐”而产生,最初,国立综合性大学的心理学科课程依附于教育学或哲学,此后,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科课程认识的深入,国立综合性大学心理学
期刊
当今,女性主义研究风起云涌,并且不断地渗透到其他学科。“性别意识”是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观念、一种分析范畴,同人口意识、环境意识和人权意识并列为现代四大意
作文与人类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即使不当老师、不当学生,作文能力仍然被考验着。因为,不管什么工作,有条理的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清楚是必要的,而有条理的把心中的想法表达清楚,就是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研究中存在着过于注重方法而忽视内容的问题,基于此,舒尔曼创造性地提出PCK。对于即将走向讲台的职前教师来说,PCK的获得与发展极为重要,而教育实习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