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馈是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反馈机制就是将受众的反馈与传播活动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体现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本文首次提出了“图书读者反馈机制”概念和构建图书读者反馈机制的设想。编辑学基本原理中的“六元”理论,现代编辑活动模式,“主体间性”视角下的编辑读者关系,以及出版学理论中关于读者反馈的重要意义的阐述,为“构建图书读者反馈机制”的设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现实依据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展开论述。当前出版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选题重复、退货频繁、库存积压,以及其他媒体和国外出版企业的带来的激烈竞争,使构建图书读者反馈机制,从而科学高效地利用读者反馈信息,了解市场动态,明晰读者需求,消减出版传播隔阂与障碍,提高出版活动的市场预见性,缩小出版供给和读者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出版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出版者市场意识、读者意识的觉醒,读者反馈意识的增强,各种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空前便利的反馈渠道,使图书读者反馈机制的构建具备了现实可能性。图书读者反馈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反馈主体、反馈内容、反馈渠道和运行平台。本文总结了读者反馈内容的种类,梳理了各种反馈渠道。完善的运行平台不仅要有专门的信息职能部门,还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目前构建图书读者反馈机制面临着一些问题,读者的反馈意识薄弱,反馈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且分布散乱;出版者的读者意识淡漠,反馈渠道利用不充分,运行平台不完善甚至欠缺等等,都成为影响图书读者反馈机制构建的不利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构建图书读者反馈机制的设想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出版者要转变出版观念,强化读者意识,重视读者反馈;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读者反馈,通过对读者进行引导来提高反馈内容的质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读者反馈信息;通过设立信息职能部门,制定相应制度来完善运行平台;同时,构建图书读者反馈机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高校出版专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